手機輻射改變大腦代謝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手機尚未被令人信服地證實與腦癌有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相關的輻射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影響。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普遍存在的裝置可以改變大腦的葡萄糖代謝,這是神經元活動的一個標誌。這些發現將發表在2月23日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一組研究人員檢查了手機對47名健康人體受試者大腦的微小影響。志願者在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接受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掃描前,將三星Knack翻蓋手機固定在每隻耳朵上50分鐘。在一個50分鐘的療程中,兩部手機都關機,但在另一個療程中,右耳的手機開機並靜默接收訊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創作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的共同作者Nora Volkow和她的同事發現,雖然總體大腦葡萄糖代謝在“開啟”和“關閉”測試之間沒有變化,但“天線附近區域的代謝在開啟條件下比關閉條件下顯著更高[約7%]”。該區域包括眶額皮層和顳極,分別負責決策和聽覺處理。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物工程系的Henry Lai和瑞典厄勒布魯大學醫院腫瘤科的Lennart Hardell在同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篇社論中指出,7%的增長實際上可能只是人們在長時間通話後體驗到的頻譜的低端。他們指出,由於研究中“開啟”狀態的手機被設定為靜音且僅接收訊號,因此它們“實際上發射的射頻輻射比使用者對著手機講話時的情況要少,因此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觀察到的效果可能會更明顯”。

他們還指出,活躍手機產生的熱量不太可能是導致大腦活動變化的原因。

Volkow和她的團隊總結說,雖然“這些結果提供了證據,表明人腦對來自急性手機暴露的[射頻調製電磁場]的影響敏感”,但這種輕微轉變的長期後果(如果有的話)仍然不清楚。之前的研究甚至表明,在接受手機輻射後,心理測試期間的反應能力有所提高。

一些研究人員和關注人士仍然懷疑從健康角度來看,手機訊號是否安全,但與癌症相關的輻射頻率(如紫外線和X射線)發出的訊號比手機強得多。儘管過去十年美國和歐洲的手機使用量猛增,但2009年12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的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發現,北歐聯網國家的腦腫瘤發病率保持穩定

Lai和Hardell指出,在現實世界中,手機不僅僅是貼在我們的耳朵上,因此射頻輻射“可能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導致不良的生理反應”。手機可以產生低頻電磁場,其中較低的頻率已被證明具有“生物活性”。 

但這些輻射可能產生什麼影響,以及它們如何在人類細胞水平上顯現出來,仍有待觀察。研究人員指出,動物和體外實驗表明,射頻調製電磁場暴露可能對細胞膜的滲透性、細胞興奮性或神經遞質產生影響。Volkow和她的同事明確地將癌症排除在外,並總結說,新發現的大腦變化“沒有提供關於”過度手機通話的所謂“致癌效應”的資訊。

圖片由iStockphoto/Magaiza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