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今天警告說,各國必須在 2030 年前在能源技術領域投資 37 萬億美元,以將溫室氣體排放穩定在可持續水平並滿足能源需求。
國際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提高了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的風險。報告稱,將向低碳能源的轉變推遲僅僅幾年,將使避免災難性的氣溫上升變得不可能。
該報告預測,如果世界繼續目前的能源使用軌跡並繼續嚴重依賴化石燃料,那麼到 2030 年,能源專案需要 26 萬億美元(以 2008 年美元計價)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報告稱,為了實現低碳情景,還必須再花費 10.5 萬億美元,以在那段時間內減少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報告稱,政府政策不變意味著“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迅速增加,這將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造成令人擔憂的後果”。
田中伸男,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表示該報告既提出了嚴厲警告,也帶來了樂觀的理由。
田中伸男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按照目前的能源使用趨勢繼續下去,世界將面臨氣溫升高 6 攝氏度的風險,並對全球能源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但他補充說,“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可以避免嚴重的氣候變化,同時提高能源安全性——正如新的《展望》所示,這些解決方案觸手可及。”
該報告發現,由於經濟衰退與經濟衰退導致能源需求放緩同時發生,今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減少多達 3%。
但該報告補充說,如果下個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關鍵氣候變化談判未能達成強有力的協議,那麼這些二氧化碳減排量將“毫無意義”。
該報告預測今年世界能源需求將下降 2%,這是自 1981 年以來首次大幅下降,但表示應該很快會反彈。
國際能源署預測,2010 年至 2015 年間,能源需求將每年增長 2.5%,然後隨著發展中經濟體成熟和人口增長放緩而減速。
總體而言,該報告的“參考”案例表明,2007 年至 2030 年間,能源需求將每年增長 1.5%。
《衛報》昨日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階國際能源署官員表示,美國的壓力迫使該報告的作者誇大了石油產量增長的潛力。據該報報道,這位官員表示,美國敦促國際能源署低估現有油田可能枯竭的速度,並誇大新儲量的開發,以防止爭相購買剩餘資源。
效率是關鍵
國際能源署表示,到 2030 年,為了實現該報告的“450 情景”(即大氣溫室氣體排放穩定在百萬分之 450 左右),需要額外投資 10.4 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用於建築效率、電力部門和交通運輸領域的投資。國際能源署表示,百萬分之 450 的水平將把全球氣溫升高超過 2 攝氏度的機率限制在 50%。
國際能源署發現,與參考情景相比,最終用途效率佔 2030 年減排量的一半以上。報告稱,效率以及其他“脫碳”投資(包括電力部門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的增加)在 2030 年提供了三分之二的碳減排量。
報告稱,在減碳情景中,與參考情景相比,2030 年煤炭需求將減少一半,天然氣需求將減少 17%。碳捕獲和封存佔 2030 年減排量的 10%。
報告稱,滿足低碳情景所需的額外投資將被健康、安全和能源節約效益帶來的 8.6 萬億美元抵消。
國際能源署警告說,推遲減排將是災難性的——並且會給已經相當可觀的採用低碳替代方案的成本增加更多負擔。
報告指出:“我們計算得出,在轉向符合氣溫升高 2°C 的排放路徑之前,每延遲一年,全球在 2010-2030 年期間的增量投資成本將增加約 5000 億美元。” “僅僅延遲幾年就可能使該目標完全無法實現。”
石油和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的參考案例預測,石油需求平均每年將增長一個百分點,到 2030 年達到每天 1.05 億桶,而去年為 8500 萬桶。所有增長都來自發展中國家,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則下降。
報告稱:“由於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國家的傳統石油產量在 2010 年左右達到頂峰,因此大部分產量增長將需要來自歐佩克國家,這些國家擁有剩餘可採傳統石油資源的大部分。”
將二氧化碳穩定在百萬分之 450 所需的情景將促進電動汽車和其他交通運輸部門替代品的應用。在 450 情景下,交通運輸部門的需求每天可節省 1200 萬桶。然而,在 450 情景下,2030 年的石油產量仍略高於 2008 年的水平。
該報告發現,無論政策前景如何,天然氣都將“發揮關鍵作用”。報告稱,未來 20 年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取決於氣候行動。在參考情景中,天然氣消費量將從 2007 年的 3 萬億立方米增加到 2030 年的 4.3 萬億立方米,這主要是由印度、中國和其餘發展中國家推動的。
報告稱,未來幾年,隨著市場需求持續疲軟但新增產量上線,世界將出現天然氣“嚴重過剩”。國際能源署估計,全球可採天然氣資源基礎為 850 萬億立方米,其中約 45% 為非常規天然氣。報告稱,迄今為止,僅生產了可採資源總量的 8%。
報告稱:“世界剩餘的天然氣資源完全足以滿足到 2030 年任何可以想象的需求增長率。” 但報告稱,開採這些資源的成本尚不確定,尤其是在世界某些地區。
電力
報告稱,電力生產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財務困難和需求疲軟。
全球電力需求預計今年將下降約 1.6%,這是二戰以來的首次下降。總體而言,這減少了立即建設新的發電能力的需求,這尤其損害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相對於其他型別的發電能力而言,比例更高”——接近 20%,報告稱。報告稱,如果沒有政府的刺激計劃,可再生能源投資將下降 30%。
報告稱,如果不改變政策,到 2030 年電力需求預計將增長 76%——每年約 2.5%——需要增加 4800 吉瓦的裝機容量,約為美國現有裝機容量的 5 倍。
報告稱,煤炭仍然是電力的“支柱”燃料,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從 2007 年的 18% 上升到 2030 年的 22%。報告稱,到 2030 年,核電佔全球電力總量的百分比將下降,儘管非歐洲國家的核電有所增長。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Green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