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的殼是如何形成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有沒有想過烏龜的是怎麼來的?你不是唯一一個。進化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但是最近出土的一個烏龜化石,是目前記錄中最古老的化石,可能提供了答案。研究人員今天在《自然》雜誌上報道說,化石表明,龜殼是作為烏龜脊椎骨和肋骨的延伸而進化而來的。

多倫多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羅伯特·雷茲和傑森·海德在文章的評論中說:“它的發現開啟了對這些迷人爬行動物的起源和早期歷史研究的新篇章。”

科學家們至今還處於摸索階段,因為之前發現的所有化石烏龜都有完整的殼。但是這個有2.2億年曆史的化石是現代烏龜的祖先,當時它的殼還在進化中。

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的李春領導的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分析了這個16英寸(40釐米)長的化石,該化石是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發現的。他們得出結論,這些骨骼屬於三疊紀的烏龜祖先,他們將其命名為半甲齒龜,意思是“有牙齒的半殼龜”。

新發現的物種擁有帶殼的腹部和脊柱上的一點額外骨骼,這支援了烏龜的殼是隨著它們脊椎骨和肋骨的生長,經過漫長的歲月形成的理論。主要的競爭理論是,它們皮膚中的堅硬骨板(例如現代鱷魚的皮膚中的骨板)融合在一起。

作者說,這個烏龜物種可能生活在水中,它們的腹部殼可以在游泳時保護它們免受下方捕食者的侵害。

(上面的烏龜化石照片由北京脊椎動物古生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下面的半甲齒龜插圖由瑪琳·唐納利提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