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閃現:心理學家開始研究普魯斯特記憶的一種不尋常形式

突如其來、不期而至的記憶可能幫助人們更快地在不同的想法之間建立聯絡——但也可能成為幻覺的基石

莉婭·克瓦維拉什維利坐在她在赫特福德大學的辦公室裡,回顧著她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她知道有一項特定的統計指標可能在該研究中很有用,但她記不起它的名字了。她感到沮喪,起身去泡一杯茶。

突然,“障礙”這個詞毫無預兆、不請自來地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克瓦維拉什維利——她在喬治亞長大,說喬治亞語、俄語和愛沙尼亞語,13歲才開始學習英語——不知道“障礙”是什麼意思。她在字典裡查了一下

障礙(名詞)1. 運動員在比賽中跳躍的可移動障礙物。2. 需要克服的難題;障礙。

第二個定義被劃了下劃線。雖然她沒有有意識地回憶起來,但克瓦維拉什維利顯然以前查過“障礙”的意思。她總結說,不知何故,她的潛意識知道這個詞與她難以記住有用的統計指標的名字有關。她剛剛體驗了她和其他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心理閃現”的現象——知識碎片,例如突然且出乎意料地進入意識的詞語、影像或旋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大多數情況下,心理閃現似乎與它們闖入的時間和思想完全無關。但克瓦維拉什維利發現,心理閃現並非真正隨機——它們與我們對世界的經驗和知識有關,儘管存在隱藏的線索。關於心理閃現的研究尚處於初步階段,但到目前為止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是真實且常見的。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頻繁地注意到他們的心理閃現,頻繁的心理閃現可以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並提升創造力。然而,在某些人的頭腦中——例如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心理閃現可能會從良性現象演變成令人不安的幻覺

超越普魯斯特的遺產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在記憶中搜索特定的資訊:我把車鑰匙放在哪裡了?我真的關掉烤箱了嗎?有時,他們會積極地回憶過去:還記得上週那個瘋狂的夜晚嗎?天哪,那太瘋狂了。但並非所有的回憶都是一種選擇;有些記憶形式是非自願的。也許最著名的非自願記憶的例子是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也稱為《往事追憶》)中的一個場景。當敘述者喝著茶,吃著一種叫做瑪德琳的小檸檬蛋糕時,味道重新喚起了他在童年時在他姑媽家吃同樣點心的記憶。最近,皮克斯為動畫電影《料理鼠王》改編了普魯斯特的瑪德琳片段,其中同名的燉菜立即將一位憤世嫉俗的美食評論家帶回了他童年時代的家中的餐桌旁。

雖然心理閃現符合非自願記憶的一種型別,但它們與經典的普魯斯特例子不同。心理閃現更常見的是詞語或短語,而不是影像或聲音,而且它們通常發生在某人正在進行不需要太多注意力的習慣性活動時——也許是他們在刷牙或繫鞋帶時。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圍環境中甚至在之前的想法中識別心理閃現的觸發因素極其困難——它們似乎是憑空出現的。

克瓦維拉什維利之所以對心理閃現產生興趣,是因為她自己經常經歷它們。在1995年夏天,她開始記錄這些精神上的小 hiccup,最終記錄了100多起事件。當她在研究論文資料庫中搜索心理閃現時,她幾乎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這種不期而至、看似任意的記憶的提及——除了喬治·曼德勒的研究,他目前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他創造了“心理閃現”這個詞。

克瓦維拉什維利和曼德勒認識到彼此的共同興趣和研究文獻中的空白,開始收集資料,仔細記錄他們的思維模式,並要求志願者也這樣做。克瓦維拉什維利在九個月內親自記錄了400多個心理閃現。其中90%以上發生在她獨處時,80%以上發生在不需要大量腦力勞動的例行公事和雜務中,例如刷牙、穿衣和熨燙。當頭腦自由漫遊,不一定專注於手頭的任務時,心理閃現似乎最常見。

大多數心理閃現都讓克瓦維拉什維利感到驚訝,因為它們與她當前的行動和想法無關。在每種情況下,她都仔細搜尋了自己的思想和周圍環境,尋找線索——可能觸發心理閃現的東西。她只能在20%到30%的情況下識別出線索,其中許多是潛意識的。例如,有一次,當她看向放著一包芝麻小麥薄脆餅乾的架子時,“千年穹頂”這個片語像一面被風吹散的旗幟一樣飄過她的腦海。當克瓦維拉什維利檢查包裝時,她發現了以半圓形印刷的“米勒的少女”字樣。

儘管克瓦維拉什維利很難在她當前的思緒或直接環境中識別出線索,但在近一半的案例中,她確定她在幾個小時或幾天前遇到過與特定心理閃現直接相關的東西。有一次,當她把一個用過的袋子扔進垃圾桶時,“阿卡普爾科”這個詞突然出現在她的意識中。她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直到家人提醒她,他們45分鐘前觀看的一個電視新聞節目提到了這個墨西哥度假城市。另一次,“體罰”這個短語不請自來地打開了她的心扉。第二天,克瓦維拉什維利在五天前她一直在閱讀的一些工作檔案中發現了這個短語。

克瓦維拉什維利說:“人們可能會認為心理閃現只是認知功能中的錯誤——意外的觸發,會在你的腦海中調出完全隨機的內容。”“但是一旦我開始記錄它們,我經常會注意到,突然出現在我腦海中的東西並非完全是偶然的。心理閃現的內容是最近經歷過的。”

克瓦維拉什維利和曼德勒還要求58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記錄一週的心理閃現日記。與克瓦維拉什維利一樣,學生們只能在少數(37%)情況下識別出心理閃現的具體觸發因素;他們更成功地認識到,他們在最近遇到過與心理閃現相關的東西,他們能夠在42%的例子中做到這一點。收集到的日記研究於2004年發表在《認知心理學》雜誌上

基於這些日記研究,克瓦維拉什維利和曼德勒提出,心理閃現通常可以用一種“長期啟動”來解釋。啟動描述了記憶行為的一種方式:進入記憶的每一條新資訊都會改變大腦隨後對相關資訊的反應方式。如果一位心理學家給一位志願者一份單詞列表,其中包括“蘋果”這個詞,然後要求志願者寫出一個以“app”開頭的完整單詞,那麼受試者更有可能寫出“apple”而不是“appetite”或“application”。克瓦維拉什維利和曼德勒認為,心理閃現中發生的事情與之類似,但更微妙、更持久且更反覆無常。

克瓦維拉什維利解釋說:“我們每天遇到的大部分資訊都會啟用大腦中的某些表徵。”“如果你經過一家炸魚薯條店,不僅魚的概念可能會被啟用,而且許多與魚相關的概念也可能會被啟用,並且它們可能會保持啟用狀態一段時間——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稍後,環境中的其他事物可能會觸發這些已經活躍的概念,這些概念會讓人感覺是憑空出現的。”

從闖入到錯覺
克瓦維拉什維利推測,最頻繁經歷心理閃現的人可能是超級啟動者,這反過來可能激發創造力。她說:“這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處理資訊。”“如果許多不同的概念在你的腦海中保持活躍,你可以比啟用立即消失更有效地建立聯絡。”

心理閃現和其他型別的非自願記憶對於心理學家來說是相對較新的課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發表過任何研究來檢驗更頻繁地經歷非自願記憶的人是否在啟動任務中表現更好或更具創造力。然而,最近,克瓦維拉什維利和她的同事發表了一項研究,考察了心理閃現可能存在的陰暗面。研究人員想知道,日常的非自願回憶與精神障礙中觀察到的侵入性思維和幻覺有多麼相似。

重複的、侵入性的思維是許多精神障礙的特徵,特別是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和強迫症。想象中的視覺和聽覺——被稱為聽覺和視覺幻覺——經常困擾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頭腦。與心理閃現一樣,幻覺的形式也更多是詞語或短語,而不是影像或音樂,並且通常沒有明顯的觸發因素。在之前的研究中,克瓦維拉什維利的博士生之一 Ia Elua 提出,幻覺是由心理閃現構建而成的。

為了開始檢驗這個想法,Elua、克瓦維拉什維利和她的 U.H. 同事,心理學教授基思·勞斯,對 31 名健康成年人、31 名抑鬱症成年人和 37 名精神分裂症成年人進行了關於他們心理閃現的調查。所有精神分裂症成年人都經歷過心理閃現,但 6 名抑鬱症成年人和 5 名健康成年人表示,他們一生中從未經歷過心理閃現。精神分裂症成年人還報告說,平均每週經歷三到四次心理閃現,而抑鬱症成年人的平均水平為每月一到兩次,健康受試者僅為每六個月一到兩次。《精神病學研究》於2012 年 3 月線上發表了這些結果

這種初步證據表明,心理疾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常見心理閃現,但現在就斷定突然出現的記憶與幻覺有關還為時過早。克瓦維拉什維利說,她一直在進行更多關於這種現象的研究,特別是一項關於音樂心理閃現及其與各種“耳蟲”——不斷在人們腦海中重播的歌曲的關係的研究。“對心理閃現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克瓦維拉什維利說。“到目前為止,記錄這些案例讓我意識到我們的感知系統是如何出色地運作的。我對它們感到好奇是因為它們看起來如此隨機和突如其來,但這些心理閃現是關於世界的真實知識片段。它向我們展示的是,即使我們沒有有意識地意識到,我們的潛意識也經常知道經驗的意義。”

The Science of Ear Worms, or Why You Can’t Get That Damn Song out of Your Head

Ferris Jabr is a contributing writer for 大眾科學. He has also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the New Yorker and Outside.

More by Ferris Ja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