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衰退時,人們的健康狀況真的會變好嗎?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經濟擴張可能比衰退對你的健康更不利,揭示了當今經濟衰退可能存在的積極一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失業率達到 23%,國內生產總值縮減多達 14%,因此很難想象大蕭條動盪歲月的任何一線希望。但是,當美國的經濟狀況多次下滑時,美國民眾的整體健康狀況實際上是否有所改善? 而且,如果經濟衰退可以延長壽命,這又說明了我們當前的經濟衰退什麼?

事實證明,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和失業率來衡量,大蕭條時期最黯淡的幾年,人們的預期壽命增幅最大,死亡率降幅最大。 根據上週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在經濟好轉的年份,國家卻在健康方面付出了代價。

為了研究經濟與人口福祉之間的關係,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社會科學家何塞·塔皮亞·格拉納多斯安娜·迪茲-魯收集了美國人口普查局從 1920 年到 1940 年每年的死亡率、預期壽命、失業率和國內生產總值資料。“這項[研究]所做的是詳細檢視多年來一直存在但沒有被詳細研究的資料,”塔皮亞說。

首先,作者將 20 年期間的預期壽命和死亡率的年度變化與失業率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年度變化進行了比較。當他們在圖表上繪製這些年份的預期壽命以及經濟指標時,預期壽命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負相關關係變得顯而易見。預期壽命的最大增長與 1921 年和 1938 年的經濟衰退年以及 1929 年至 1933 年的經濟蕭條年相吻合,而在 1926 年和 1936 年等繁榮年份,預期壽命實際上有所下降。

同樣,死亡率與經濟回升之間呈正相關關係。 當考慮到年齡和性別變數時,作者看到了相同程度不同的趨勢。儘管在衰退年份,所有群體的死亡率都下降或達到穩定水平,而在經濟復甦的年份,死亡率卻上升,但男性、中老年人和一歲以下嬰兒的壽命變化更為明顯。

一個持續存在的趨勢
“他們在經濟大蕭條期間的發現,與我們一些人在近年來的輕度衰退中發現的情況相同,”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布萊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克里斯托弗·魯姆說,他研究了過去 50 年中發生的衰退對健康的影響。“我不知道我是否會期望在大蕭條期間出現同樣的結果,但既然它確實出現了,我也並不感到驚訝。”

這種反向關係似乎有悖常理,因為強勁的經濟意味著更多人能夠獲得醫療保健。但是,正如塔皮亞指出的那樣,“研究醫療保健對人口健康影響的人通常不認為醫療保健具有很大的影響。”相反,伴隨牛市而來的生活方式和壓力會提高死亡率。

當他們的收入允許他們放縱時,“人們往往會喝更多的酒,並且在經濟擴張期間往往會超重和肥胖,”塔皮亞說。此外,大蕭條時期的工作會帶來壓力,需要長時間工作,假期很少,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工作本身就存在危險。

為了符合這些潛在的健康風險,塔皮亞的研究發現,在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殺手,就像今天一樣,隨著國家富裕程度的提高而達到頂峰。 毫不奇怪,在經濟復甦的年份,與汽車相關的傷害事件也增加了,而汽車是一種在大蕭條時期許多人都沒有的奢侈品。 作者沒有研究因危險工作條件導致的死亡,但塔皮亞說,早期的研究發現,高就業期間的工作場所傷害也增加了,但與心臟病發作相比,它們總體上是相對較小的死亡原因。

在經濟衰退期間,因流感和肺炎導致的死亡人數也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彼此之間的密切身體接觸減少,從而減少了流感病毒的傳播。
失業壓力又如何呢?
儘管就業可能會導致壓力和生活方式差異,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大蕭條期間驚人的失業率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壓力。“當我們談論一般的衰退時,”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的魯姆說,“與就業相關的壓力大於失業[壓力]。但我原本認為,[然而,]這種崩潰會造成巨大的壓力。”

事實上,在經濟萎縮的年份,自殺人數確實增加了。在研究人員分析的六種不同的死亡原因中,只有自殺是導致衰退年份死亡人數多於繁榮年份的原因。“失業的壓力,”塔皮亞說,“可能會導致人們自殺。” 每 10 萬人中,自殺人數從 1927 年和 1928 年的約 13 人增加到大蕭條時期的約 17 人,並在 1933 年經濟形勢好轉時降至 14 人。 但與每 10 萬人中約有 400 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相比,它仍然是一個較小的死亡原因。

儘管失業率很低,但情況實際上並沒有惡化到飢餓的地步。“我的感覺是,儘管許多人面臨經濟壓力,但可能在國家層面上營養水平沒有低到足以導致普遍的營養不良,”塔皮亞說。

救濟支出的作用
亞利桑那大學埃勒管理學院圖森分校的經濟學教授普賴斯·菲什巴克說,可能使國家免於普遍營養不良的因素之一是救濟支出,他研究了救濟支出對人口健康的影響。 在這 20 年裡,雖然援助範圍因城市和州而異,但當地也制定了一些計劃。而且,當聯邦政府介入時,“聯邦政府幾乎完全壓倒了一切,”菲什巴克說,它增加了對失業者的直接財政救濟,並提供了工作計劃。

然而,聯邦救濟並不能解釋塔皮亞發現的預期壽命與經濟健康之間的反向關係,因為預期壽命從 1929 年開始上升,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下的經濟計劃直到 1933 年才開始。 很難說州和地方的救濟在預防營養不良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因為塔皮亞和迪茲·魯沒有檢視區域統計資料。 菲什巴克說,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來研究這一時期救濟支出對國家和地方層面健康指標的影響。

塔皮亞發現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經濟與人口健康之間存在反向關係,這與在較小衰退中發現的情況類似,這一事實表明,這種關係甚至在非常嚴重的經濟時期也適用。“幾個月前,有人問我,如果我們發生非常嚴重的崩潰,最近的[健康]結果是否仍然成立,”魯姆說。“這些結果表明,即使情況比現在嚴重得多,我們也會看到健康狀況的改善。”

當今的一些複雜因素
自大蕭條時代以來透過的許多安全網改革和法律表明,預期壽命和死亡率圖表上的峰谷不會那麼明顯。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福利計劃。今天,我們已經制定了經濟絕緣措施,例如在大蕭條時期不存在的失業保險。“如果我們看看社會安全網更強大的國家,你會發現這些影響往往會被減弱,”魯姆指出。

塔皮亞表示,儘管政府的支援力度有所擴大,但社會支援在近代卻有所下滑。一方面,美國家庭的平均規模現在比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要小。此外,2006 年《美國社會學評論》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現在普通人可以傾訴心事的人數比 20 年前的人要少。塔皮亞表示,美國公民之間更大的孤立感可能會使我們更容易受到經濟壓力的影響,從而導致健康狀況出現更大的波動。她還引用了一系列研究,表明融入社群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免受過早死亡的威脅。

我們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確切瞭解當前的經濟衰退是如何改變國民健康的,儘管這不像在大蕭條時期那樣需要那麼長時間才能更好地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通常,社會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必須在他們想要研究的時期過後等待五到十年,才能獲得所有統計資料。但是,根據過去一個世紀經濟衰退中反覆出現的模式來看,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相當好的概念。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健康狀況將會有所改善,可悲的是,我們的財務報表將會更加黯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