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09年的豬流感疫情仍在全面蔓延,但這場全球性流感大流行(百年來的第四次)已經讓科學家們獲得了關於過去、可能發生以及仍然可能發生的大流行病的寶貴經驗教訓。今年夏天積累的證據表明,新型H1N1豬流感病毒對於所有人類免疫系統並非完全陌生。一些研究人員甚至開始將當前的疫情視為自1918年首次出現H1N1以來的持續大流行時代的一次爆發。
最新的H1N1病毒在春季爆發後,明顯侵襲年輕人,而老年人則基本安然無恙。迄今為止,美國確診病例中有79%發生在30歲以下人群中,只有2%發生在65歲以上人群中。鑑於這種失衡的攻擊模式,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調查人員迅速開始檢測1880年至2000年間儲存的數百份人類血清樣本,尋找過去人類接觸新型H1N1病毒的證據。
五月份公佈的資料顯示,在三分之一的60歲以上受試者樣本中,以及在少數(6%至9%)年輕成人樣本中,對新病毒產生了強烈的抗體反應。作者推測,接觸1918年後出現的人類H1N1流感病毒,已經使最年長受試者的免疫系統預先啟動,從而能夠識別新型H1N1病毒。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疾控中心小組獲得了從83名成人和少數兒童身上採集的血清樣本,這些成人和兒童曾接種過1976年向4300萬美國人接種的豬H1N1疫苗。在接種過單劑量疫苗的成人樣本中,超過一半的樣本顯示出對2009年H1N1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而在接種疫苗的兒童(當時均未滿四歲)的血清中,幾乎沒有發現對新病毒的識別。
疾控中心流感部門的資深作者傑基·卡茨表示,這種差異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她在九月份發表了這些特別的發現。1976年時年齡在25歲至60歲之間的成年人,在1957年之前就已經接觸過H1N1流感,1957年之後,H1N1流感停止傳播了二十年。“我們假設一個人在五歲時至少會接觸一次流感,”卡茨解釋說。先前與H1N1的接觸似乎是強大識別1976年疫苗病毒的關鍵,正如接種過1976年疫苗似乎會對2009年H1N1病毒產生強烈反應一樣。相比之下,非常年幼的兒童代表了免疫系統對H1N1沒有過往歷史的反應。
卡茨警告說,血清中高水平的抗體並不能保證免受感染,但它們可以作為測試疫苗時保護力的良好指標,並且是早期接觸病原體的相當可靠的跡象。對於具有一定程度先前免疫力的人來說,後續疫苗可以充當“加強針”。事實上,九月份公佈的試驗結果令衛生官員感到驚訝,結果顯示,即使在一些六歲以上的兒童中,單劑新型H1N1疫苗也能產生強烈反應,這暗示了試驗物件免疫系統對疫苗病毒的廣泛識別。
對現代季節性流感流行病感染率的分析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一般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會逐漸積累。儘管外部病毒蛋白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H和N是流感毒株的標誌)是疫苗的主要靶標,但人類免疫系統也可能識別其他病毒部分。由此產生的反應可能無法預防感染,但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症狀,以至於人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被感染。
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專家傑弗裡·陶本伯格說,確實,季節性流感在兒童中達到高峰,“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他補充說,“老年人的死亡率最高,因為他們通常患有基礎疾病,但你會發現,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比兒童患臨床流感的機率要低得多,因此一種可能性是,人們正在緩慢積累各種流感免疫力。”
陶本伯格在1997年分離出完整的1918年大流行病毒,他指出,即使是20世紀的季節性毒株,例如1957年出現的H2N2病毒和1968年開始傳播的H3N2大流行毒株,也是建立在原始H1N1的底盤上的,2009年的H1N1病毒也是如此。他總結說,實際上,過去90年中的每一種人類流感毒株都是由1918年病毒建立的王朝的成員。
這些家族聯絡很可能有助於當前大流行的相對溫和性。攜帶H5、H7或H9血凝素的禽流感病毒在馴養家禽中廣泛傳播,但尚未能在人群中獲得立足點。如果它們真的獲得了立足點,它們可能會產生像1918年H1N1病毒引起的那樣兇猛的流感,當時它對人類來說是全新的,並在全球範圍內造成至少4000萬人死亡。
長期以來對最壞情況的擔憂促使人們開展了大流行病規劃工作,這些工作在今天正在取得回報。它們還促成了1976年的疫苗接種運動,由於大規模接種疫苗伴隨的不良事件,以及針對從未發生的大流行病,這場運動被稱為一場慘敗。但即使是與H1N1變種的擦肩而過,似乎也在現在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