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科學》2024年6月刊的撰稿人

作家、藝術家、攝影師和研究人員分享故事背後的故事

A woman looking at the camera, with a bear walking in the background

布魯克·巴特爾森。

塔拉·朱莉

布魯克·巴特爾森
一個關於灰熊的問題

布魯克·巴特爾森在新澤西州做青少年時,在路邊跑步時遇到了一隻黑熊和她的兩隻幼崽。她嚇壞了,直到一輛皮卡車的司機停下車,向她保證母熊看起來並不激動。然後他給了她一罐防熊噴霧。那次經歷使巴特爾森成為了熊迷,並由此開始了野生動物攝影的職業生涯。“熊就像巧克力蛋糕——它們是我非常渴望的甜點,”她說。“而攝影是將它送到我嘴裡的勺子。”

巴特爾森經常開著她的“超級復古”房車四處奔波,但她經常住在克拉克湖國家公園附近。在那兒,她的熊鄰居們在自然環境中擁有豐富的食物——“就像麗思卡爾頓酒店的自助餐”——這使得它們比其他地區的種群更放鬆。這些環境讓巴特爾森能夠非常接近她的拍攝物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本期雜誌的封面故事是由記者本傑明·卡西迪撰寫的關於華盛頓州灰熊重新引入計劃的文章,其中收錄了巴特爾森最喜歡的一些照片。她喜歡所有的熊,但尤其喜歡灰熊,部分原因是“它們的棲息地也是我喜歡的棲息地”。灰熊在北美的領地曾經從西海岸延伸到密西西比河。現在,這些熊主要生活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國本土 48 個州的偏遠地區。她說,這些“不一定是它們進化的棲息地”,但“它們正在盡最大努力利用剩下的東西”。

斯蒂芬妮·帕帕斯
超重元素

斯蒂芬妮·帕帕斯的家鄉州有一個以其名字命名的元素:鿬(Ts),原子序數 117。它是幾種“超重”元素之一,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並且在 2010 年首次合成,這要歸功於該地區實驗室的貢獻。在本期關於這些奇異元素的專題報道中,這位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科學記者帕帕斯, 探索了元素週期表的前沿,以瞭解科學家們如何塑造那些彎曲化學規則的物質。“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原子層面。你無法看到任何東西;你無法感覺到任何東西,”她說。

然而,所謂的超重元素的故事,既是關於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毅力,也是關於質子和中子的故事。因此,帕帕斯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那裡創造這些奇怪的、短暫存在的原子。在控制室裡,“那裡有 60 年代的東西”,她被展出的歷史和創造力所震撼。研究人員“將各種東西拼湊在一起並使其工作”。他們也“經常接對方的話,”她說。“你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密切合作了一段時間。”

B.J.凱西
治療焦慮的青少年

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B.J.凱西在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員時,成為最早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掃描大腦的人之一。她回憶說,掃描室“看起來像一箇舊的 NASA 專案”。“磁鐵太大了。” 凱西自願成為小白鼠,因為她知道這項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它使神經科學家首次能夠非侵入性地觀察大腦的活動。從那時起,現在是巴納德學院神經科學教授的凱西,一直在她的工作中使用這項技術來了解青少年大腦。

在這篇凱西與波士頓大學神經科學家海蒂·邁耶合寫的文章中,她描述了不同大腦區域之間的對話方式的變化如何使青少年對威脅更加敏感,並更容易產生焦慮。

在翻閱自己的少女日記時,凱西意識到她對她寫得如此強烈的情感沒有任何記憶。“青春期充滿了激情,”她說,成年人常常忘記這段動盪而又美好的時光是什麼樣的。因此,“正如我們告訴青少年‘深呼吸’一樣,父母也需要這樣做——[花]一點時間,只是傾聽他們的孩子。”

伊米·史密斯
圖解科學

伊米·史密斯每隔一天都會在黎明後醒來檢查捕蛾器。他們位於英格蘭南部的後院的燈光會在夜間吸引這些昆蟲,史密斯會拍攝它們並將發現記錄在社群科學資料庫中,供研究人員使用。在本期由資深編輯加里·斯蒂克斯撰寫的專欄中,他們用圖解說明了飛蛾如何被光源吸引。“飛蛾飛向燈光,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史密斯說。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它們正交於光飛行並被困住,“這真的很有趣。”

史密斯既是藥理學家,也是藝術家,儘管現在他們更專注於他們的藝術,他們的藝術描繪了從植物到腦腫瘤,當然還有昆蟲的一切。小時候,“我過去常常把所有的昆蟲都帶進屋裡,然後放生它們。” 在做一個關於地衣共生的專案時,史密斯瞭解到許多飛蛾物種都與地衣融為一體——例如 Merveille du Jour 蛾,它現在紋在他們的前臂上。“我最終完全愛上了飛蛾”,甚至將自己描述為“穿著人類套裝的飛蛾”。

這些被低估的四翼昆蟲不僅有趣,而且還是重要的傳粉者,也是許多鳥類的關鍵食物來源。對於那些仍然對這些生物猶豫不決的人,史密斯有一句話要說:“如果你喜歡鳥類,你就會喜歡飛蛾。規則不是我定的!”

艾莉森·帕肖爾《大眾科學》的副新聞編輯,她經常報道生物學、健康、技術和物理學。她編輯該雜誌的“撰稿人”專欄和每週線上 科學測驗。作為一名多媒體記者,帕肖爾為《大眾科學》的播客“科學速遞” 撰稿。她的作品包括一個關於音樂創作人工智慧的三部分迷你劇集。她的作品也曾出現在《量子雜誌》和 Inverse 上。帕肖爾畢業於紐約大學亞瑟·L·卡特新聞學院,獲得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碩士學位。她擁有喬治城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帕肖爾 @parshallison

更多作者:艾莉森·帕肖爾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30 卷 第 6 期本文最初以 “撰稿人” 為標題發表於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30 卷 第 6 期 (), 第 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2024-11wuvF9YDbLqXmmn8kFRp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