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編者注:全球資訊網於本月 20 年前在瑞士日內瓦的一臺計算機上上線。為了紀念週年,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為《大眾科學》撰寫了一篇獨家文章。在文章中,他直面可能摧毀網路的各種威脅,並解釋了為什麼維護使網路蓬勃發展的基本原則對於防止其毀滅至關重要。 在準備這篇文章時,伯納斯-李還與《大眾科學》談到了新興的網路功能,這些功能可能會改變線上和物理世界的工作方式。這部四部分系列文章涵蓋了一些最引人入勝的主題,包括連結資料、社交機器、面向大眾的免費頻寬和網路科學的力量。實際上,網路正在蓬勃發展——儘管最近《連線》雜誌的封面故事與之相反。《大眾科學》編輯馬克·菲舍蒂在他的部落格 “網路(沒有)死亡” 中探討了兩本雜誌處理方式之間的差異。
即使 80% 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存在某種網際網路訊號或連線的地方,但只有 20% 的人使用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本月表示,個人和機構的鼓舞人心的倡議可能會改變這種比例。
例如,伯納斯-李最近參加了由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和波士頓軟體企業家保羅·英格利希召集的一次會議。英格利希提出,可以在整個非洲免費提供極低頻寬的網際網路——足以支援“純文字”網頁。由非洲企業家提供的第二層付費高速服務將支援免費服務。大多數公民將使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以無線方式訪問網際網路。會議上的每個人都承諾支援這個想法,並且一個專案已經開始。
這樣的計劃在經濟上能成功嗎?波蘭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Netia 認為可以。當該公司在三個縣提供免費的低頻寬連線時,它很快從許多升級到其付費服務的使用者那裡收回了投資。伯納斯-李指出:“如果透過商業精明或政府監管,可以使極低頻寬的網際網路服務免費,並且如果裝置供應商在下一波廉價手機中投入足夠的網路功能,我們可能會看到新一輪加速訪問網際網路的浪潮。教育、健康和當地的創業經濟都可能隨之興起。”
伯納斯-李補充說,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都可以發起類似的計劃。擴大網路訪問的其他倡議正由國際 網路基金會 領導,該基金會的使命是確保網路儘可能好地為人類服務。
有關伯納斯-李關於電子人權的更多資訊,請參閱“網際網路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