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網於1990年12月在我在瑞士日內瓦的辦公桌上正式上線。它由一個網站和一個瀏覽器組成,這兩個恰好在同一臺計算機上。這個簡單的設定演示了一個深刻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與任何其他地方的任何人分享資訊。本著這種精神,全球資訊網從基層迅速傳播開來。今天,在其20週年之際,全球資訊網已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期望它像電力一樣隨時“存在”。
全球資訊網發展成為一個強大而無處不在的工具,因為它建立在平等主義原則之上,並且因為成千上萬的個人、大學和公司都獨立地和共同地作為全球資訊網聯盟的一部分工作,以基於這些原則擴充套件其能力。
然而,我們所知的全球資訊網正受到不同方式的威脅。它的一些最成功的居民已經開始侵蝕其原則。大型社交網站正在將使用者釋出的資訊與網路的其餘部分隔離。無線網際網路提供商正受到誘惑,要減慢與其沒有達成協議的網站的流量。政府——無論是極權主義政府還是民主政府——都在監控人們的線上習慣,危及重要的人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我們這些全球資訊網使用者允許這些和其他趨勢不受控制地發展下去,全球資訊網可能會被分割成碎片化的島嶼。我們可能會失去與我們想要的任何網站連線的自由。不良影響可能會擴充套件到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它們也是全球資訊網提供的廣泛資訊的門戶。
您為什麼要關心?因為全球資訊網是您的。它是一個公共資源,您、您的企業、您的社群和您的政府都依賴它。全球資訊網對民主也至關重要,它是一個通訊渠道,使持續的全球對話成為可能。全球資訊網現在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對言論自由至關重要。它將美國憲法、英國大憲章和其他重要檔案中確立的原則帶入網路時代:免受窺探、過濾、審查和斷開連線的自由。
然而,人們似乎認為全球資訊網是某種自然事物,如果它開始枯萎,好吧,那只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不幸事情之一。並非如此。我們透過設計計算機協議和軟體來建立全球資訊網;這個過程完全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我們選擇我們希望它擁有和不擁有的屬性。它絕非完成(當然也沒有死)。如果我們想追蹤政府在做什麼,看看公司在做什麼,瞭解地球的真實狀態,找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更不用說輕鬆地與朋友分享我們的照片,我們公眾、科學界和新聞界必須確保全球資訊網的原則保持完整——不僅要保護我們已經獲得的,還要從即將到來的偉大進步中受益。
普遍性是基礎
有幾個原則對於確保全球資訊網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至關重要。全球資訊網的有用性和增長的首要設計原則是普遍性。當您建立一個連結時,您可以連結到任何內容。這意味著人們必須能夠將任何內容放在全球資訊網上,無論他們擁有什麼計算機、使用什麼軟體或說什麼人類語言,也無論他們擁有有線還是無線網際網路連線。全球資訊網應可供殘疾人士使用。它必須適用於任何形式的資訊,無論是文件還是資料點,以及任何質量的資訊——從愚蠢的推文到學術論文。它應該可以從任何可以連線到網際網路的硬體訪問:固定的或移動的,小螢幕或大螢幕。
這些特徵可能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自我維護的或只是不重要的,但這就是為什麼下一個重磅炸彈網站或您孩子當地足球隊的新主頁會毫不費力地出現在全球資訊網上。對於任何系統來說,普遍性都是一個很大的要求。
去中心化是另一個重要的設計特徵。您不必獲得任何中央機構的批准即可新增頁面或建立連結。您所要做的就是使用三個簡單的標準協議:以HTML(超文字標記語言)格式編寫頁面,使用URI 命名約定對其進行命名,並使用HTTP(超文字傳輸協議)在網際網路上提供它。去中心化使廣泛的創新成為可能,並且在未來將繼續這樣做。
URI是普遍性的關鍵。(我最初將命名方案稱為URI,即通用資源識別符號;它後來被稱為URL,即統一資源定位符。)URI允許您跟蹤任何連結,無論它指向的內容是什麼,或者誰釋出了該內容。連結將全球資訊網的內容變成更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互連的資訊空間。
最近出現了對全球資訊網普遍性的幾種威脅。銷售網際網路連線的有線電視公司正在考慮是否將其網際網路使用者限制為僅下載該公司提供的娛樂節目。社交網站提出了另一種問題。Facebook、LinkedIn、Friendster 和其他網站通常透過捕獲您輸入的資訊來提供價值:您的生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您的喜好以及表明誰與誰是朋友以及誰在哪些照片中的連結。這些網站將這些資料片段組裝成出色的資料庫,並重用這些資訊以提供增值服務——但僅限於其網站內。一旦您將資料輸入到其中一項服務中,您就無法輕鬆地在另一個網站上使用它們。每個站點都是一個資訊孤島,與其他站點隔離。是的,您網站的頁面在全球資訊網上,但您的資料不在。您可以訪問一個網站中關於您建立的人員列表的網頁,但您無法將該列表或其中的專案傳送到另一個網站。
隔離的發生是因為每條資訊都沒有 URI。資料之間的連線僅存在於站點內。因此,您輸入的越多,您就越被鎖定。您的社交網站成為一箇中心平臺——一個封閉的內容孤島,並且一個沒有給您完全控制其中資訊的孤島。這種架構越廣泛使用,全球資訊網就越碎片化,我們就越少享受單一、通用的資訊空間。
一個相關的危險是,一個社交網站——或一個搜尋引擎或一個瀏覽器——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它成為壟斷,這往往會限制創新。自從全球資訊網誕生以來,持續的基層創新可能是對任何試圖破壞普遍性的公司或政府的最佳制衡。GnuSocial 和 Diaspora 是在全球資訊網上的專案,允許任何人從自己的伺服器建立自己的社交網路,連線到任何其他站點上的任何人。Status.net 專案(執行諸如 identi.ca 等站點)允許您運營自己的類似 Twitter 的網路,而無需類似 Twitter 的中心化。
開放標準驅動創新
允許任何站點連結到任何其他站點對於強大的全球資訊網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充分。個人和公司開發強大服務所需的基本全球資訊網技術必須免費提供,無需版稅。例如,Amazon.com 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線上書店,然後是音樂商店,然後是各種商品的商店,因為它可以開放、免費地訪問全球資訊網執行所依據的技術標準。Amazon 像任何其他全球資訊網使用者一樣,可以使用 HTML、URI 和 HTTP,而無需徵求任何人的許可,也無需付費。它還可以使用 全球資訊網聯盟開發的對這些標準的改進,允許客戶填寫虛擬訂單表格、線上支付、對他們購買的商品進行評分等等。
我所說的“開放標準”是指任何承諾的專家都可以參與設計、已被廣泛審查為可接受、在全球資訊網上免費提供以及對開發人員和使用者免版稅(無需付費)的標準。易於使用的開放、免版稅標準創造了全球資訊網站點的多樣化豐富性,從 Amazon、Craigslist 和 Wikipedia 等知名網站到成人業餘愛好者撰寫的晦澀部落格,再到青少年釋出的自制影片。
開放性還意味著您可以構建自己的網站或公司,而無需任何人的批准。當全球資訊網開始時,我無需獲得許可或支付版稅即可使用網際網路自身的開放標準,例如眾所周知的傳輸控制協議 (TCP) 和網際網路協議 (IP)。同樣,全球資訊網聯盟的免版稅 專利政策規定,為標準開發做出貢獻的公司、大學和個人必須同意他們不會向任何可能使用該標準的人收取版稅。
開放、免版稅標準並不意味著公司或個人不能設計部落格或照片共享程式並向您收費以使用它。他們可以。如果您認為它“優於”其他程式,您可能願意為此付費。關鍵在於開放標準允許多種選擇,免費的和非免費的。
事實上,許多公司花費資金開發非凡的應用程式,正是因為他們確信這些應用程式將適用於任何人,無論他們使用的是計算機硬體、作業系統還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ISP)——所有這些都得益於全球資訊網的開放標準。同樣的信心鼓勵科學家花費數千小時設計令人難以置信的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可以共享關於蛋白質的資訊,例如,希望能治癒疾病。這種信心鼓勵 美國和 英國 等國家的政府將越來越多的資料放在網上,以便公民可以檢查它們,從而使政府越來越透明。開放標準還促進了意外的創造:有人可能會以無人想到的方式使用它們。我們每天都在全球資訊網上發現這一點。
相比之下,不使用開放標準會建立封閉的世界。例如,Apple 的 iTunes 系統使用開放的 URI 來識別歌曲和影片。但是,地址不是以“http:”開頭,而是以專有的“itunes:”開頭。您只能使用 Apple 的專有 iTunes 程式訪問“itunes:”連結。您無法連結到 iTunes 世界中的任何資訊——歌曲或關於樂隊的資訊。您無法將該連結傳送給其他人檢視。您不再在全球資訊網上。iTunes 世界是中心化的和封閉的。您被困在一個商店裡,而不是在開放的市場中。儘管該商店具有所有出色的功能,但其發展僅限於一家公司的想法。
其他公司也在建立封閉的世界。例如,雜誌傾向於製作智慧手機“應用程式”而不是 Web 應用程式的趨勢令人不安,因為這些材料不在全球資訊網上。您無法將其新增為書籤或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指向其中頁面的連結。您無法在推特上釋出它。最好構建一個也將在智慧手機瀏覽器上執行的 Web 應用程式,並且這樣做的技術正在不斷改進。
有些人可能認為封閉的世界很好。這些世界易於使用,並且似乎為這些人提供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正如我們在 1990 年代看到的 America Online 撥號資訊系統為您提供了全球資訊網的受限子集一樣,這些封閉的“圍牆花園”無論多麼令人愉悅,都永遠無法在多樣性、豐富性和創新性方面與它們大門外的瘋狂、充滿活力的全球資訊網市場競爭。然而,如果圍牆花園對市場控制過緊,它可能會延遲外部增長。
保持全球資訊網與網際網路分離
保持全球資訊網的通用性和保持其標準的開放性有助於人們發明新服務。但第三個原則——層分離——將全球資訊網的設計與網際網路的設計分開。
這種分離是根本性的。全球資訊網是在 網際網路上執行的應用程式,網際網路是一個電子網路,根據一些開放協議在數百萬臺計算機之間傳輸資訊包。一個類比是,全球資訊網就像一個在電網上執行的家用電器。只要使用一些標準協議——在美國,例如以 120 伏特和 60 赫茲執行,冰箱或印表機就可以正常工作。同樣,任何應用程式——其中包括全球資訊網、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只要使用一些標準的網際網路協議,例如 TCP 和 IP,就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執行。
製造商可以改進冰箱和印表機,而無需改變電力的功能,公用事業公司可以改進電網,而無需改變電器的功能。兩層技術協同工作,但可以獨立發展。全球資訊網和網際網路也是如此。層分離對於創新至關重要。1990 年,全球資訊網在網際網路上推出,而網際網路本身沒有任何變化,此後的所有改進也是如此。在那段時間裡,網際網路連線速度從每秒 300 位元提高到每秒 3 億位元 (Mbps),而全球資訊網無需重新設計即可利用這些升級。
電子人權
儘管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設計是分開的,但全球資訊網使用者也是網際網路使用者,因此依賴於不受干擾的網際網路。在早期的全球資訊網時代,公司或國家在技術上很難操縱網際網路來干擾個人全球資訊網使用者。然而,干擾技術變得越來越強大。2007 年,BitTorrent 公司(其“點對點”網路協議允許人們直接透過網際網路共享音樂、影片和其他檔案)向聯邦通訊委員會投訴,ISP 巨頭 Comcast 正在阻止或減慢使用 BitTorrent 應用程式的使用者的流量。聯邦通訊委員會告訴 Comcast 停止這種做法,但在 2010 年 4 月,聯邦法院裁定聯邦通訊委員會不能要求 Comcast 這樣做。一個好的 ISP 通常會管理流量,以便在 頻寬不足時,以透明的方式丟棄不太重要的流量,以便使用者意識到這一點。在該行動與使用相同權力進行歧視之間存在一條重要的界限。
這種區分突出了網路中立性的原則。網路中立性認為,如果我為一定質量的網際網路連線付費,例如 300 Mbps,而您也為該質量付費,那麼我們的通訊應該以該質量進行。保護這一概念將阻止大型 ISP 以 300 Mbps 的速度向您傳送它可能擁有的媒體公司的影片,但以較慢的速度傳送競爭媒體公司的影片。這相當於商業歧視。可能會出現其他複雜情況。如果您的 ISP 讓您更容易連線到特定的線上鞋店,而更難聯絡到其他鞋店怎麼辦?這將是強大的控制。如果 ISP 使您難以訪問關於某些政黨、宗教或關於進化論的網站怎麼辦?
不幸的是,在 8 月,谷歌和 Verizon 出於某種原因建議網路中立性不應適用於基於手機的連線。從猶他州到烏干達的許多農村地區的人們只能透過手機訪問網際網路;將無線網路排除在網路中立性之外將使這些使用者容易受到服務歧視。想象一下,我在家中使用 WiFi 連線的計算機時,我訪問我選擇的資訊源的基本權利應該適用,但當我使用手機時卻不適用,這也很奇怪。
中立的通訊媒介是公平、有競爭力的市場經濟、民主和科學的基礎。去年,關於是否需要政府立法來保護網路中立性的辯論再次興起。這是需要的。儘管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通常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蓬勃發展,但一些基本價值觀必須受到法律保護。
禁止窺探
對全球資訊網的其他威脅來自干預網際網路,包括窺探。2008 年,一家名為 Phorm 的公司設計了一種方法,讓 ISP 可以窺視其傳送的資訊包內部。ISP 可以確定任何客戶正在瀏覽的每個 URI。然後,ISP 可以建立使用者訪問的網站的配置檔案,以便製作有針對性的廣告。
訪問網際網路資料包中的資訊相當於竊聽電話或開啟郵件。人們使用的 URI 揭示了他們很多資訊。例如,購買求職者 URI 配置檔案的公司可以使用它們來歧視僱用具有某些政治觀點的人。人壽保險公司可能會歧視在網上查詢過心臟症狀的人。掠奪者可以使用配置檔案來跟蹤個人。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點選可以被監控並且資料與第三方共享,我們所有人都會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使用全球資訊網。
言論自由也應受到保護。全球資訊網應該像一張白紙:準備好書寫,而無需控制書寫的內容。今年早些時候,谷歌指責中國政府入侵其資料庫以檢索持不同政見者的電子郵件。據稱的入侵發生在谷歌拒絕了政府要求該公司審查其中文搜尋引擎上某些檔案的要求之後。
極權主義政府並不是唯一侵犯其公民網路權利的政府。在法國,2009 年建立的一項名為 Hadopi 的法律允許一個同名的新機構將一個家庭與網際網路斷開連線一年,如果該家庭中的某人被媒體公司聲稱盜版了音樂或影片。在遭到許多反對之後,法國憲法委員會在 10 月份要求法官在撤銷訪問許可權之前審查案件,但如果獲得批准,該家庭可能會在沒有正當程式的情況下斷開連線。在英國,數字經濟法於 4 月匆忙透過,允許政府命令 ISP 終止出現在涉嫌侵犯版權的個人名單中的任何人的網際網路連線。9 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 打擊線上侵權和假冒商品法案,該法案將允許政府建立被指控侵權的網站黑名單——無論託管在美國境內還是境外——並向所有 ISP 施壓或要求他們阻止訪問這些網站。
在這些案例中,在人們斷開連線或其網站被阻止之前,沒有正當的法律程式來保護他們。鑑於全球資訊網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至關重要的許多方面,斷開連線是一種剝奪自由的形式。回顧大憲章,我們或許現在應該申明:“未經正當法律程式和無罪推定,不得剝奪任何人或組織與他人聯絡的能力。”
當您的網路權利受到侵犯時,公眾的強烈抗議至關重要。世界各地的公民反對中國對谷歌的要求,以至於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表示,美國政府支援谷歌的挑釁行為,網際網路自由——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資訊網自由——應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正式組成部分。10 月,芬蘭將 1 Mbps 的寬頻接入作為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
連結未來
只要全球資訊網的基本原則得到維護,其持續發展就不掌握在任何個人或組織手中——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如果我們能夠維護這些原則,全球資訊網有望實現一些夢幻般的未來功能。
例如,最新版本的 HTML,稱為 HTML5,不僅是一種標記語言,而且是一個計算平臺,它將使 Web 應用程式比現在更強大。智慧手機的普及將使全球資訊網在我們生活中更加中心。無線接入將特別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國家,許多人沒有有線或電纜連線,但確實有無線連線。當然,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為殘疾人士提供可訪問性,以及設計在 所有螢幕(從覆蓋牆壁的巨大 3D 顯示器到腕錶大小的視窗)上都能良好執行的頁面。
未來前景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 連結資料,它利用了所有原則的優勢。今天的全球資訊網在幫助人們釋出和發現文件方面非常有效,但我們的計算機程式無法讀取或操作這些文件中的實際資料。隨著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全球資訊網將變得更加有用,因為關於我們生活幾乎方方面面的資料正以驚人的速度建立。鎖定在所有這些資料中的是關於如何治癒疾病、培養商業價值和更有效地管理我們世界的知識。
科學家實際上正處於將連結資料放在全球資訊網上的最大努力的最前沿。例如,研究人員意識到,在許多情況下,沒有一個實驗室或線上資料儲存庫足以發現新藥。瞭解疾病、人體生物過程和大量化學試劑之間複雜相互作用所需的資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無數資料庫、電子表格和文件中。
一個成功的例子與抗擊 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發現有關。許多公司和政府研究實驗室放棄了他們通常拒絕開放資料的做法,並建立了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影像倡議。他們釋出了大量的患者資訊和腦部掃描作為連結資料,他們多次深入研究這些資料以推進他們的研究。在我目睹的一次演示中,一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哪些蛋白質參與訊號轉導並與錐體神經元相關?”* 當輸入到谷歌時,這個問題得到了 233,000 個點選——但沒有一個答案。然而,在連結資料庫世界中,它返回了少量具有這些特性的特定蛋白質。
投資和金融部門也可以從連結資料中受益。利潤很大程度上來自在日益多樣化的資訊來源中尋找模式。資料也遍佈我們的個人生活。當您進入您的社交網站並表明一個新人是您的朋友時,這就建立了一種關係。而這種關係就是資料。
連結資料提出了一些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例如,新的資料整合能力可能會帶來當今隱私法幾乎沒有解決的隱私挑戰。我們應該研究法律、文化和技術選擇,這些選擇將在不扼殺有益的資料共享能力的情況下保護隱私。
現在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全球資訊網開發人員、公司、政府和公民應像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公開和合作地共同努力,以維護全球資訊網的基本原則,以及網際網路的原則,確保我們建立的技術協議和社會慣例尊重基本的人類價值觀。全球資訊網的目標是為人類服務。我們現在構建它,以便後來接觸它的人能夠創造出我們自己無法想象的事物。
*澄清(2011 年 2 月 17 日):這句話的寫法給人一種印象,即演示與阿爾茨海默病倡議有關。相反,它指的是一個單獨的專案,應該讀作: 在一個不同的專案中,我看到了演示,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哪些蛋白質參與訊號轉導並與錐體神經元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