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中國宜昌——根據傳說,中國古代帝王之一——大禹,透過將一座山放在長江前,迫使其向東流經中原(而不是像其他發源於中國西南雲南地區的河流一樣向南流),從而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為了不甘示弱,現代中國政府已經啟動了一項龐大的工程來控制這條古老水道的流量,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大壩三峽大壩來攔截它。
檢視長江開發幻燈片
這個耗資 300 億美元(1800 億元人民幣)的巨型工程於 2006 年竣工,已經將長江上游的水位提高了高達 66 英尺(20 米),一直延伸到重慶市。 因此,在河上往來的常見駁船不再需要人力來對抗水流,並且可以承載三倍以上的重量——從每艘船 3,000 噸增加到 10,000 噸的煤炭、汽車和其他商品。
大壩還提供 22,500 兆瓦的電力,而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和其他空氣汙染物,這些汙染物是由燃煤發電廠產生的,燃煤發電廠提供了中國 75% 以上的電力。 此外,這座巨大的大壩產生的電力比 18 座 1000 兆瓦核反應堆還要多,並且保護下游社群免受可怕的洪水侵襲——例如 1998 年發生在武漢、南京甚至上海的洪水,造成 1400 萬人無家可歸。
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教授、市政府官員賴 Hun Suen 說:“建造三峽大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蓄水在上游,以保護該國東部地區。”
但這帶來了代價:超過四百萬居住在水位上漲路徑上的城鎮、村莊和城市的居民被迫搬遷,其中大部分搬遷到繁華的重慶。 更重要的是,當水位變化時,它會從暴露的汙水中釋放出疾病的瘴氣。 由於過度捕撈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棲息地破壞的綜合影響,白鱀豚也已滅絕。
環境挑戰也可能破壞世界上最大的大壩。 泥沙可能會堵塞三峽大壩,氣候變化可能會完全改變供水,因為青藏高原頂部的冰川正在減少,以及其他問題。 效仿大禹的努力——長江上游已經湧現出較小的大壩——可能最終會證明最強大的人造水利工程的失敗。 賴說:“我們已經考慮了特大洪水,” “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