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淡水豚的安魂曲

官方訊息:長江江豚已滅絕

白鱀豚消失了。在長江進行了六週的搜尋後,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未能發現任何這種獨特的生物。他們表示,這意味著“長江女神”已經滅絕,因為即使還有零星的個體存在,也不足以繁殖和延續這個物種。

倫敦動物學會的動物學家塞繆爾·特維表示:“儘管進行了如此密集的搜尋,我們仍然無法在長江干流中探測到任何白鱀豚,這令人遺憾地意味著,找到任何倖存的海豚並將其轉移到異地保護區——它們唯一的保護希望——的可能性幾乎已經消失。”科學家們同時使用了四名持續觀察員和一個拖曳式麥克風,試圖捕捉白鱀豚的水下哨聲,這種聲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2000萬年。

這種淡水豚的數量從來都不多,其特徵是長而逐漸變細的吻部和類似冠狀的殘留背鰭;古代記載中數千只的數量到上個十年已經銳減到僅剩幾百只。1999年的一項調查僅發現了13只這種動物,而根據《生物學快報》上記錄其數量下降的論文,最後一次有人目擊並拍攝到這種動物是在五年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白鱀豚的漫長而緩慢的死亡是由過度捕撈、三峽大壩的建設以及長江附近的其他變化(超過人類總人口的10%居住於此)造成的,而不是狩獵或其他直接的人類影響。長江岸邊的當地人仍然在水中濫用電擊,並使用所謂的滾鉤——設定數百個魚鉤的長線,這些魚鉤會鉤住覓食底層的魚類(和白鱀豚)——儘管這些做法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法律禁止。“一旦白鱀豚被一個魚鉤鉤住,它就會掙扎逃脫,然後會被更多的滾鉤纏住,”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IHB)副所長王丁說。“最後,這隻動物會被淹死。”

特維補充說:“我們每天都目睹了長江上大量的捕魚活動,包括合法的捕魚(刺網),但也包括大量被長期禁止的非法滾鉤長線捕魚和電魚……事實上,在我們開始調查之前,漁民就在武漢碼頭的調查船旁邊用長線捕魚。”

儘管幾十年前就預測到白鱀豚的數量會下降,但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在少數幾個保護區之外保護這種動物。一隻雄性白鱀豚——暱稱淇淇——成為了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水池的唯一居民。“這種不作為的原因似乎源於不願根據有限的資料做出堅定的保護決定,害怕在可能高風險的保護行動中被視為失敗,以及偏好更‘放任’的恢復策略,”特維說。“如果當時實際採取了建議的保護措施,白鱀豚幾乎肯定會和我們在一起。”

白鱀豚的消失標誌著自1950年代加勒比僧海豹消失以來,首次有大型動物滅絕,儘管聯合國估計,每小時有三種較小的動植物物種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不盡快做出改變,長江江豚可能很快就會步其鯨類表親的後塵,其數量已從1990年代的約2500只銳減了一半。

丁指出:“如果不進行快速而有力的干預,[江豚]也可能很快滅絕。”他說,需要對這種獨特的動物進行更好的研究,並在長江建立更多的保護區,儘管他所在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啟動了一項圈養繁殖計劃。已經出生了兩隻幼崽——一隻在2005年,一隻在今年——提高了這種稀有淡水江豚的生存機率。

至於白鱀豚,希望是這種動物最後消亡的東西。“最近一次未經證實的白鱀豚目擊事件是2006年4月27日,這很有理由推測,可能有一些動物生活在河流的某個地方,但很難找到,”丁說。特維是一群科學家和環保人士中的一員,他們計劃採訪整個白鱀豚歷史分佈範圍內的漁民,以追蹤任何倖存者。但他表示,“長江生態系統的持續惡化,意味著如果該物種尚未消失,它也無法作為河流中可存活的種群而抱有任何短期生存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