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托馬斯·愛迪生在人造光方面取得突破以來,大約130年過去了,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類缺乏電力。官員們希望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代表們考慮這一事實。
世界上還有大片地區無法獲得天然氣、煤油或丙烷等現代燃料,而是主要依靠木材或木炭作為能源。聯合國官員指出,轉向更有效率且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小的能源是幫助數十億人擺脫貧困的先決條件,正如各國承諾的那樣。
在國際能源署的《2009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之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釋出了自己關於能源獲取資料的彙編,重點關注發展中國家。這些統計資料呈現出一幅嚴峻的景象,官員們希望能在哥本哈根的氣候談判中引起共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據估計,儘管經過數十年的國際發展工作,但第三世界(最貧窮的50個國家)中有79%的人口無法獲得電力。沒有電力的人口總數約為15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亞。
15億這一數字比前幾年有所改善,但這並非由於任何擴大電力連線的協調努力。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表示,這反而是快速城市化的結果,即人口遷移到有電的地方,而不是反過來。
比羅爾說:“這非常糟糕,是能源界和其他人應該感到羞愧的事情。” 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不包括南非)一天消耗的電力大約等於紐約市消耗的電力,這表明世界電力使用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問題最為嚴重,那裡有幾個國家實際上完全沒有電力。在11個國家(全部位於非洲)中,超過90%的人口沒有電力。其中六個國家——蒲隆地、查德、中非共和國、賴比瑞亞、盧安達和獅子山——只有3%到5%的人口可以輕鬆獲得電力。
在全世界14個國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可以選擇使用現代炊事燃料,而是依靠從農村地區撿來的木材。總而言之,全球約有25億人以木材或木炭為生。報告作者表示,在氣候談判中,人們將過多注意力放在較大經濟體的能源消耗習慣上,他們擔心那些沒有任何現代電力的人的困境正被故意忽視。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展規劃主任奧拉夫·喬文表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與關於清潔能源的辯論脫節,“因為他們的現實要比這基本得多”。“他們揹著沉重的水,因為他們沒有運輸工具。他們在木火上做飯,這會損害他們的健康,而不是用電、燃氣或石油。”
其他國家只有透過中央政府的大規模、自上而下的努力才成功實現了大規模電氣化,最顯著的例子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大規模農村電氣化努力,以及最近在中國的努力。但發展官員表示,這種模式不適合非洲,因為那裡的中央政府缺乏資金來實現這一目標。
喬文說:“公平地說,在如何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在能源領域)的觀點上,存在著像鐘擺一樣的搖擺,這是常有的事。” “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在此期間,這被普遍認為是私營部門應該做的事情,或透過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來完成。”
比羅爾表示,他和其他人很難將這一資訊傳達出去,並遇到了一些批評,認為15億人沒有電力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可以防止更多的吸熱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他們斷然駁斥了這一點,堅持認為,即使使用基於化石燃料的能源,擴大電力覆蓋面只會對全球變暖產生微乎其微的影響。
比羅爾說:“我們計算過,如果這些人都能獲得電力——也就是說,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電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會增加0.9%,這簡直是微不足道。”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Green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