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莎士比亞的麥克白夫人永遠無法洗掉手上謀殺的罪惡感,但研究表明,簡單的洗手行為——甚至使用溼巾——實際上可以幫助人們洗刷掉良心上的汙點。一項新的研究,於5月6日線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揭示了洗手在緩解人們對於即使是日常決定的焦慮方面的力量。
通常,當人們做出決定時——無論大小——他們都傾向於為這些決定辯護,常常超出理性地辯解他們的選擇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在做出簡單選擇後洗手的受試者中,認知失調感大大降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一項實驗中,40名受試者必須挑選並排序30張CD中的10張,就好像他們正在完成一項消費者調查。然後,他們被給予排名第五和第六的CD的選擇。之後,作為一項不相關的任務的一部分,受試者參加了一項關於洗手液的調查。一半的參與者被給予一個皂液瓶進行評估,另一半則被指示嘗試使用肥皂洗手。最後,參與者被要求重新對這10張CD進行排序。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心理學系的諾伯特·施瓦茨(Norbert Schwarz)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他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僅僅檢查皂液瓶的人透過改變他們看待CD的方式來處理他們對自己決定的疑慮。” “他們認為選擇的CD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而拒絕的CD則沒那麼有吸引力。” 然而,那些洗過手的人似乎減少了認知失調,並且對他們選擇和拒絕的CD的評分與他們在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之前的大致相同。
在一個類似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85名參與者預測四種不同水果果醬的味道有多好,然後完成一項關於抗菌溼巾的調查——一些人被要求使用溼巾,另一些人只被要求檢查盒子。同樣,那些只看過溼巾盒子的人後來表現出典型的認知失調,他們預計“選擇的果醬的味道將遠遠超過被拒絕的果醬的味道”,主要作者斯派克·李(Spike Lee)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李是密歇根大學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生。那些使用過溼巾的人更傾向於堅持他們最初的評分。
這些發現表明,洗手效應不僅限於緊張的、具有深刻道德意義的情境,而且它“減少了過去行為和沒有道德含義的決定的影響”,李指出。
圖片由 AAAS/科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