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小動物:分享的倭黑猩猩、聰明的昆蟲和善於社交的狗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紐約——當談到腦力時,我們人類喜歡認為自己是動物王國無可爭議的冠軍。但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不得不為共享的獎盃在我們的壁爐架上騰出很多空間。解決問題?抱歉,但烏鴉章魚也會做。工具使用?靈長類動物、鳥類甚至魚類都學會了這一招。事實證明,我們人類的認知能力並沒有我們曾經認為的那麼獨特。

動物和人類思維之間界限的崩潰,正是科學家們於 6 月 5 日星期六在世界科學節小組討論會上聚集討論的內容,“所有偉大而聰明的生物。” WNYC 電臺主持人 Jad Abumrad 主持了這次談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第一個談話主題是利他主義行為:無私地幫助陌生人。杜克大學研究猿類心理學的 Brian Hare 描述了一項關於倭黑猩猩(與黑猩猩同屬的靈長類動物)中這種合作的最新實驗

“我們想挑戰人類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觀念,並測試我們最親近的親戚之一是否能夠自願分享,”Hare 說。在這項今年早些時候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隻倭黑猩猩帶到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些食物。這隻倭黑猩猩並沒有獨佔所有食物,而是始終選擇開啟隔壁房間的門,與一隻不熟悉的倭黑猩猩分享食物。

這種利他行為背後的確切意圖尚不清楚。倭黑猩猩可能期望陌生人在未來回報恩惠,或者“他們可能只是在說,‘你知道嗎?我只是想去相親,’”Hare 說。

但“關於倭黑猩猩最聰明的事情是,它們生活在一個暴力非常少的社會中,”杜克大學的科學傳播者和研究員 Vanessa Woods 說,她是 Hare 的妻子。 Woods 解釋了關係緊密的雌性群體如何共同努力維護倭黑猩猩社會的和平,並講述了一起事件,其中五隻無關的雌性倭黑猩猩追趕了一隻無緣無故扇了另一隻雌性倭黑猩猩耳光的雄性倭黑猩猩。“一隻雄性可能比一隻雌性強壯,但沒有雄性比五隻雌性強壯,”Woods 說。

“我儘量和她所有的女朋友都保持好朋友關係,”Hare 開玩笑地談到他的妻子。

小組成員解釋說,利他主義、分享和合作並不是動物表現出的唯一複雜行為。研究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認知能力的 Klaus Zuberbühler 在某些猴子身上發現了語言的雛形。例如,非洲綠猴和戴安娜猴對不同的捕食者有不同的警報聲,對豹子、老鷹或蛇的跡象做出最合適的反應。最近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猴子並不是唯一互相竊聽的動物——鳥類也在傾聽這些獨特的叫聲。

黃盔犀鳥——一種帶有灰橙色莫霍克髮型的熱帶鳥類——當戴安娜猴發出老鷹警報時總是會豎起耳朵,因為老鷹是共同的敵人。但犀鳥對戴安娜猴的豹子警報聲沒有反應,因為豹子通常無法抓住高飛的鳥類。

在談論了這麼多聰明的猴子和猿類之後,小組將重點轉向了一組大多數人不會將它們與智力聯絡起來的小動物:昆蟲。

“昆蟲可以在沒有大腦的情況下完成一些非常複雜的事情,”劍橋大學昆蟲神經科學家 Jeremy Niven 說。“這讓你想知道為什麼你需要額外數十億個神經元才能做人類所做的事情。”

一段蝗蟲穿過由雞尾酒棒製成的水平梯子的慢動作影片在小組背後播放。 Niven 解釋說,他最近的研究表明,蝗蟲儘管大腦很小,但仍能利用它們的視覺以驚人的精度控制它們快速的腿部運動,即使梯子橫檔之間的間隙在試驗執行之間不一致,也永遠不會錯過梯子的一個橫檔。

為了引人發笑,Niven 還重點介紹了一個實驗的片段,該實驗旨在闡明蜜蜂是否具有審美情趣。最後,這項研究表明,蜜蜂更喜歡梵高的《向日葵》,而不是更古典的花卉肖像畫和其他色彩鮮豔但沒有花卉的畫作。“這不算真正的科學,”Niven 笑著說,“但儘管如此,它還是很有趣的。”

小組討論以表演——一場小型犬類智力遊行——結束。

為了準備這場表演,Hare 解釋說,儘管許多動物可以思考和做出決定,但問題仍然是動物是否可以理解他人的想法——這種能力被稱為“心理理論”,人類在三四歲時發展出來。測試這一點的一種方法是詢問動物是否理解人類嬰兒學會識別的相同型別的社會線索——例如聲音、手勢和目光。

薩米,一隻讓人想起《綠野仙蹤》中託託的小白狗,在他的助手陪同下小跑著走上舞臺。 Hare 將一塊乳酪藏在兩個高高的碗中的一個碗裡,並指向裝有誘人食物的碗。薩米立即按照他的指示行動。

 

“我們確定薩米不是聞到食物的味道了嗎?”Abumrad 問道。

Hare 再次嘗試了這個實驗,但這次沒有指向任何碗。薩米嘗試了錯誤的碗,然後在舞臺上徘徊。“當他沒有社交線索時,他就會去錯誤的地方,”Hare 說。“我們發現狗在這方面非常出色。它們不使用嗅覺線索——它們更希望你幫助它們。”

非常擅長接受社交指導尤其有趣,因為相比之下,黑猩猩在同類測試中很少理解相同的線索。黑猩猩就是不明白。

在某些方面,我們也不明白。正如小組所展示的那樣,動物的思維被包裹在許多神秘的層面中,而我們才剛剛開始揭開這些層面。

倭黑猩猩捕食白蟻的圖片黃盔犀鳥圖片由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Ferris Jabr is a contributing writer for 大眾科學. He has also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the New Yorker and Outside.

More by Ferris Ja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