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罪犯:臥底心理學家發現不良行為可能具有傳染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注意,購物者:如果您選擇的購物車把手塗有凡士林,您可能是一位不知情的參與者,正在參與一項秘密實驗。

如果您發現一個塞滿現金的信封掛在郵箱外,情況也一樣。

在荷蘭格羅寧根,有600多人不知不覺地參與了一系列“實地實驗”,旨在檢驗“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不良行為會導致不良行為。也就是說:如果有人看到,例如,塗鴉亂畫在建築物上,他或她將受到誘惑做出同樣的事情或犯下其他非法或惡作劇的行為。

事實上,社會學家經常引用該理論作為 1990 年代紐約市輕微犯罪下降的一個可能原因,當時該市清理了建築物、火車、公共汽車、牆壁上的塗鴉。

為了檢驗該理論,格羅寧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凱斯·凱澤及其同事在《科學》雜誌上線上報告說,他們進行了六項實驗。

在他們的論文《混亂的蔓延》中,他們解釋說,他們在停車場周圍散落購物車,為一個實驗提供混亂的背景。然後,他們在把手上塗抹凡士林,以阻止顧客破壞設定。(他們說這種威懾“毫無例外”地奏效了。)

研究人員發現,在購物車成堆的停車場裡,人們比在沒有購物車的停車場更可能將放在擋風玻璃上的傳單扔在地上(分別為 58% 和 30%)。

在另一項測試中,他們將裝有現金的信封明顯地露在公共郵箱外,發現當郵箱上佈滿塗鴉時,人們更可能拿走錢。在其他四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一致發現,塗鴉、垃圾、煙花(顯然在新年前幾周在荷蘭是不允許的)和其他違規行為導致人們亂扔垃圾、偷竊和做其他調皮的事

(圖片來自 iStockphoto/Egor Mopanko[Egory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