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霸王龍及其近親是北美洲在晚白堊世時期(約99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主要掠食者,但一項對一顆多齒化石頭骨的新分析表明,該類群的早期歷史包括更小的食肉祖先,其年代可追溯到1.7億年前。
這顆頭骨屬於唯一的已知原角鼻龍標本,現在代表了霸王龍及其同類已知最古老的親戚,將暴龍的進化史追溯到侏羅紀中期,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安吉拉·米爾納及其同事說道。這顆頭骨自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一直屬於該博物館,此前未與暴龍聯絡起來。該團隊最近直接重新檢查了這顆頭骨,並透過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進行的 CT 掃描,發現它具有獸腳亞目恐龍(進化出現代鳥類的食肉類群)的所有經典標記,以及牙齒、頜骨和顱腔中的許多暴龍特徵。
原角鼻龍是雙足行走的,體重在 28 至 36 公斤之間——與霸王龍(體重約 8,000 公斤)和大多數其他白堊紀暴龍相比,它顯得很小。它可能長約三米(僅儲存了頭骨,因此長度是估計值)。像其他獸腳亞目恐龍一樣,原角鼻龍有四顆看起來兇猛且呈鋸齒狀的吻部牙齒,橫截面呈 D 形。它還長有一個鼻角。
原角鼻龍是一個名為暴龍超科的大型類群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更大的白堊紀暴龍,以及一些較小的型別及其直系祖先。在米爾納及其同事(包括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立古生物學和地質學收藏館的奧利弗·勞胡特)的新研究之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暴龍超科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該研究結果於 11 月 4 日線上發表在《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上。
米爾納說:“(較大)類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現在有了這種動物。” “除了是最早的暴龍超科動物之外,它也是最早的虛骨龍類動物。這告訴我們,獸腳亞目恐龍類群的許多進化發生在比我們真正認為的更早的時間。”
分析顯示,在英格蘭發現的原角鼻龍與最近在中國發現的其他已描述的暴龍超科動物之間存在密切的進化關係,包括冠龍,這是一種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的徐星於 2006 年描述的、具有羽毛的 1.6 億年前的標本;徐於 2004 年描述的 1.3 億年前的標本帝龍;以及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雷諾今年描述的 1.25 億年前的標本奇異龍。
米爾納說:“事實是,[原角鼻龍] 為更高階的獸腳亞目恐龍的進化設定了一個新的時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