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霸王龍摔倒了,考慮到它那短小的手臂和低重心,它是如何站起來的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格雷戈裡·M·埃裡克森提供了以下關於“5噸重的蹺蹺板如何站起來”的解釋。

科學探究近一個世紀以來一直關注著暴龍細小手臂的用途。包括一些關於手臂在幫助這些動物從地面站起來的作用在內的幾種理論,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討論。美國古生物學家亨利·費爾菲爾德·奧斯本是第一個描述霸王龍的人,他最初表示懷疑,與這種巨型動物相關的相對較小的肱骨或上臂骨是否真的屬於它。然而,一旦確信,他在 1906 年提出了關於其用途的第一個理論——作為交配的抓握器官。1970 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巴尼·紐曼假設,當動物使用後肢從俯臥姿勢站起時,手臂實際上是作為支撐物來防止身體前部向前滑動。在這種活動中,前肢會像做俯臥撐一樣伸展。其他相互競爭的理論認為,手臂是退化的(已經失去大部分用途的退化器官),或者它們在生物的牙齒被使用時充當肉鉤。

這些理論中有正確的嗎?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答案。然而,最近在蒙大拿州北部發現的首批完整的霸王龍前肢標本,為生物力學分析和骨骼結構觀察打開了大門,從中湧現出對這些結構物理能力的新見解。有了這些新資料,手臂功能假設正在被重新分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很清楚的是,霸王龍的手無法觸及它的嘴。肘部無法伸展超過 90 度角。手臂非常強壯(可能能夠彎舉近 400 磅),但運動範圍非常有限,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手腕相當虛弱,似乎不適合支撐大型機械載荷。與它們的艾伯塔龍“表親”一樣,幼小的霸王龍手臂在生命中經常骨折。這一事實表明,無論恐龍試圖用它們做什麼,它們都不太適合,更重要的是,這些動物可以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不使用它們的手臂。

總的來說,這些發現似乎與上述理論之一——紐曼的俯臥撐理論相悖。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霸王龍是如何站起來的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向鳥類(鳥類恐龍)尋求答案,因為它們可以在沒有手臂的幫助下站起來。這僅僅是在伸展四肢之前將四肢置於重心之下的問題。我不知道有任何研究表明暴龍做不到這一點。此外,暴龍還會得到尾巴的額外幫助。從骨骼證據和艾伯塔龍的足跡(其中尾巴沒有拖曳)來看,很明顯暴龍的尾巴充當了平衡物——10,000 磅重的行走蹺蹺板。當後肢移動到身體下方的位置時,尾巴將有助於保持平衡中心回到身體上。

顯然,暴龍在其一生中至少站起來過一次(在出生時),並且沒有理由相信它們在整個生命中都不能站起來——無論是否配備了可悲的手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