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汽車尾氣與早產有關

居住在高速公路和擁擠道路附近的母親更容易產下早產兒並患上先兆子癇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週三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暴露於高速公路和擁擠道路空氣汙染中的女性,更有可能產下早產兒並患上先兆子癇。

這項基於南加州長灘/奧蘭治縣地區孕婦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了汽車和卡車尾氣會危害子宮內嬰兒的健康。

研究人員查看了超過 81,000 名嬰兒的出生記錄,發現居住在交通汙染最嚴重的地區的婦女,在妊娠 30 周前分娩的風險增加了 128%。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此外,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環境健康展望》的線上版上,居住在這些地區的婦女患先兆子癇的風險增加了 42%。先兆子癇是一種涉及高血壓的嚴重疾病,會危及嬰兒和母親。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團隊研究了在長灘(靠近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以及毗鄰的奧蘭治縣出生的嬰兒。這些地區有多條主要高速公路,供通勤者以及往返港口的重型卡車使用。

嬰兒的出生記錄與其住址相匹配,然後與交通模式以及母親家附近車輛產生的兩種汙染物(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估計值進行比較。

這項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數據庫,估計孕婦在自己住所附近的 3 公里(或不到 2 英里)範圍內吸入的汙染物。先前的研究使用了總體空氣汙染測量值,這種方法對人們暴露的汙染物估計不太準確。

該研究僅包括交通產生的排放物,不包括來自工廠和其他來源的汙染物。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流行病學助理教授兼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Jun Wu 說,胎兒“處於一個非常敏感的發育階段”,很容易受到母親吸入的有毒物質的影響。

最近的其他研究已將空氣汙染物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聯絡起來。但直到現在,“還沒有研究將空氣汙染與先兆子癇聯絡起來。這是第一個,”吳說。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殖健康與環境專案主任 Tracey Woodruff 說,這項研究提供了相對“新的空氣汙染視角”,因為大多數科學家都專注於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

“這只是科學證據的又一個佐證,即空氣汙染會對不良妊娠結局產生影響,”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 Woodruff 說。

該研究中的嬰兒出生於 1997 年至 2006 年之間,在四家醫院:長灘紀念醫院和奧蘭治縣的三家醫院,分別是阿納海姆紀念醫院、噴泉谷的奧蘭治海岸紀念醫院和拉古納山丘的馬鞍背紀念醫院。

長灘居民 Maria Gugerty 說,她一直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她的兒子 Will 在 31 周時早產。她的兒子很可能是這項研究中回顧的早產兒之一,因為他於 1997 年在長灘紀念醫院出生。

“我的懷孕過程一切正常,但突然間羊水破了。這似乎完全是隨機的,醫生們始終無法確定任何生理原因,”她說。“我在懷孕期間非常小心。不喝酒,不吸菸,飲食健康。所以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環境中的某些因素,不一定是空氣汙染,而是整個環境。”

另一位長灘母親 Susan Taylor 說,她的醫生認為牙齦感染很可能是導致她的女兒 Maddy 提前出生(也是在 31 周)的原因。但是,她說,“我們確實住在一個非常繁忙、嘈雜的十字路口附近。”

像大多數女性一樣,Gugerty 和 Taylor 並不知道空氣汙染與懷孕之間存在聯絡。但 Gugerty 說,她“絕對”擔心長灘周圍的汙染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她 12 歲的兒子患有哮喘。

該研究中大約一半的嬰兒出生在長灘。空氣汙染專家表示,居住在該地區的人們面臨著各種增加的健康風險,包括癌症和肺功能下降,這是由於交通擁堵以及與港口和高速公路有關的其他空氣汙染源造成的。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 50 萬嬰兒早產。在該研究中,81,186 名嬰兒中有 8% 是早產兒,其中包括 1% 是“極早產兒”,即妊娠不足 30 周。

對於“極早產兒”來說,與空氣汙染的聯絡最為密切,這些嬰兒的體重通常不足三磅,並且面臨著最嚴重的健康問題。研究人員比較了居住在交通汙染最嚴重地區的婦女和居住在交通汙染最輕地區的婦女。在汙染地區的婦女分娩“極早產”嬰兒的可能性高出 128%。

對於居住在交通排放量大的地區的婦女來說,出生在 30 到 37 周之間的不太嚴重的早產嬰兒的風險高出約 30%。

該研究中約有 3% 的孕婦患有先兆子癇,這會導致早產。其原因尚不清楚,儘管醫生認為這與胎盤的異常生長有關。

Woodruff 說,這項新研究關注“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因為有許多理由相信環境化學物質與先兆子癇之間存在某種聯絡”。“患有先兆子癇的女性有高血壓,而一些空氣汙染物會升高血壓。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這些婦女面臨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

科學家們不確定空氣汙染物如何引發早產。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干擾胎盤發育,從而損害輸送給胎兒的營養和氧氣。或者它們可能會引發氧化應激——當細胞被環境中稱為自由基的活性化合物所淹沒並導致 DNA 受損時。

吳說,其他汙染物很可能是罪魁禍首,而不是細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相反,這兩種汙染物可能是車輛尾氣中其他有毒化合物的指標,例如多環芳烴化合物。最近一項對紐約市嬰兒的研究將這些化合物(稱為 PAHs)與早產和低體重嬰兒聯絡起來。

吳說,醫生應該警告孕婦注意空氣汙染,因為“她們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雖然大多數人無法搬家來避免交通排放,但吳說她們可以採取預防措施,例如減少通勤時間或關閉汽車和家中的窗戶。

但伍德拉夫說,避免空氣汙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孕婦應該意識到風險,並倡導採取減少空氣汙染整體暴露的[政府]行動。”

作者說,他們研究的一個主要侷限性在於,它只考察了婦女在嬰兒出生時的居住地,而不是她們在懷孕期間的居住地或工作地,或者她們是否在汙染嚴重的地區長途通勤。不過,他們說,透過使用社群資料,他們對婦女暴露的汙染物進行的估算可能比以往的研究人員更準確。

Beate Ritz 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是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她的研究重點是使用地理資訊來繪製人們暴露於汙染物和化學物質的情況,並尋找與帕金森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聯絡。

伍德拉夫說,許多研究人員開始使用這種資料,這些資料只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因為它能夠提供“人們所接觸到的汙染物的合理估計”。

本文最初在環境健康新聞上發表,環境健康新聞是由非營利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的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