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聯合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釋出了其關於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的最新報告,其中沒有新的 2008 年捕撈量和生產資料,因為該機構仍在整理 2007 年的資料。
儘管如此,糧農組織正在對野生捕撈漁業生產的逐步下降和資源的枯竭發出警報,同時謹慎地指出,全球水產養殖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差異,並且似乎有望超越捕撈漁業,成為世界領先的海產品來源。
該機構警告說,在歐洲和亞洲國家慷慨補貼的推動下,減少捕魚船隊產能過剩的努力已經失敗,扭轉海洋資源枯竭的進展太慢。
糧農組織還警告各國政府要更加努力地瞭解氣候變化對漁業的可能影響,以及如何最好地適應這一挑戰。
最新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絕大多數野生魚類資源要麼正被過度開發,要麼由於捕魚船隊的擴張並進入以前未開發的海洋區域而達到了其最大生產能力。根據最新的可用資料,有 20% 的魚類資源有增長空間。
“總體而言,據報告,全球 80% 可獲得評估資訊的魚類資源已被充分開發或過度開發,因此需要有效和預防性的管理,”糧農組織在其報告中表示。
報告稱,東北大西洋是過度開發資源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該地區是受歡迎的金槍魚漁場的所在地,多年來,歐洲船隊一直在公開違反其捕撈配額。
西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漁場也遭受過度捕撈之苦。
2005 年至 2006 年的資料趨勢表明,世界野生魚類資源狀況正在惡化,大多數觀察家普遍預計 2007 年和 2008 年的資料也將顯示出同樣的情況。但糧農組織在羅馬的官員表示,他們仍在整理 2007 年的資料,尚未要求提供去年的捕撈資料,這反映了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在時間和人力方面的限制。
糧農組織發言人喬治·庫魯斯說:“你在談論大量的資料。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夠即時報告這些資料。通常,報告的格式混合或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
儘管如此,中國可能仍保持其在野生魚類產量方面的領先地位,2006 年為 1700 萬噸。秘魯和美國分別以 700 萬噸和 490 萬噸位居前三。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漁場,2006 年為世界供應了 2160 萬噸。
2007 年初的資料表明,2007 年,不包括中國的捕撈漁業全球產量至少增長了 3%。去年,中國以資料收集增強為由,將其 2006 年的捕撈資料向下修正了 200 萬噸,這使得其 2007 年報告的捕撈資料令人懷疑。
鳳尾魚、阿拉斯加鱈魚和鰹魚是世界上被過度開發最嚴重的野生魚類物種。捕撈漁業的產量在過去幾年中基本保持不變,每年在 9000 萬至 9400 萬噸之間波動,2006 年達到 9200 萬噸。庫魯斯解釋說,捕撈數量的漲落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厄爾尼諾天氣現象來解釋,該現象對秘魯鳳尾魚有很大影響。
但世界上最大的三個漁場現在可能正在感受到過度捕撈造成的資源枯竭的影響。去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因捕撈量過低而發出警報後,提前結束了阿拉斯加鱈魚季,導致魚價暫時飆升。
水產養殖興起 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水產養殖在全球漁業中的份額持續上升,其中中國處於領先地位。
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部助理總幹事野村一郎說:“在穩步增長,特別是在過去四十年中,水產養殖首次有望貢獻全球人類消費的一半魚類。這不僅反映了水產養殖部門的活力,也反映了全球經濟增長以及魚類加工和貿易的持續發展。”
2006 年,中國在養殖場養殖了 3440 萬噸魚類,遠遠超過該國在公海捕撈的 1700 萬噸。中國約佔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 66%,該國在 2007 年出口了價值 93 億美元的水產品。
近年來,全球水產養殖平均每年增長約 6.9%。糧農組織估計,2007 年該行業進一步增長了 7%,但 2008 年的產量增長資料可能會受到當年晚些時候經濟狀況惡化的影響。糧農組織此前已經報告稱,中國水產養殖的增長似乎正在趨於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