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捕食者需要獵物。因此,理論上,褐鱒(Salmo tutta)應該在富含北極紅點鮭(Salvelinus alpinus)的湖泊中繁榮生長,北極紅點鮭是潛在的食物來源。然而,由於過度捕撈而數量銳減的褐鱒,即使在挪威北部塔克瓦恩湖停止捕魚且有充足的紅點鮭可供食用,仍然稀少。只有當科學家移除 66 萬條紅點鮭(1984 年至 1989 年間)後,褐鱒才再次統治這片水域。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生態學家倫納特·佩爾松及其同事追蹤了這兩種魚類種群直至 2005 年,以確定減少獵物數量如何影響捕食者。乍一看,鱒魚種群的主要食物來源減少了 80%,但鱒魚種群卻如此迅速地恢復,這似乎很奇怪。
但佩爾松表示,捕食者數量的減少使得紅點鮭長得太大,剩下的褐鱒無法吞嚥——事實上,這使得以前的獵物成為昆蟲等其他食物來源的競爭者。褐鱒需要以小型、快速繁殖的紅點鮭為食才能恢復,因此,殺死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的獵物實際上對捕食者有利。“在減少數量之前,紅點鮭的密度非常高,但種群由生長緩慢、繁殖力低的個體組成,”佩爾松說。“在紅點鮭數量減少後,捕食者褐鱒的數量增加了 30 倍。”
此外,褐鱒有能力自行維持這種理想狀態;在隨後的幾年裡,小型紅點鮭的數量隨著捕食者數量的增加而增加。“捕食者透過捕食來增加自身資源——小型獵物——的可用性,”佩爾松說。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報告稱,褐鱒和紅點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並且在過去 15 年裡一直保持著這種平衡。
在研究期間,湖泊的溫度和營養物質均未發生變化,附近的湖泊在沒有減少數量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類似的恢復。鑑於全球範圍內多種捕食性魚類因類似的過度捕撈而崩潰,這種新策略可能有助於促進恢復。“減少獵物魚類種群可能比投放捕食性魚類更可行,”佩爾松說。
例如,他說,如果波羅的海鱈魚資源崩潰,那麼更廣泛地捕撈其獵物——鯡魚和鯡魚——可能會挽救鱈魚資源。根據《科學》雜誌的另一份報告,對垂釣者允許捕撈的魚類數量設定個人配額(這被認為是紐西蘭到冰島魚類資源恢復的原因)可能首先防止種群枯竭。透過結合這種可交易的配額和對獵物物種的選擇性捕撈,或許仍有希望恢復海洋和淡水資源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