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戰警:第一戰》這部關於流行漫畫超級英雄的最新電影中,其中一個變種人角色被暱稱為達爾文,因為他擁有“反應性進化”的能力。他可以立即適應任何威脅:把他扔進水裡,他會長出鰓;用棍子打他,他的皮膚會變成盔甲。
觀眾中的生物學專家可能會反對,這種形式的進化或多或少與查爾斯·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理論相反。如果說有什麼相似之處,那麼變種人的能力更符合競爭對手、已被駁倒的讓-巴蒂斯特·拉馬克的理論,他主張獲得性狀的遺傳性。但也許“拉馬克”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像一個領班而不是一個變種人,讓粉絲難以接受。
對達爾文身份的這種盜用是X戰警電影扭曲地描繪生物學關鍵思想的典型表現。這些電影當然是為了娛樂,而不是事實,警告說:“劇透警告:這部關於超能力心靈感應者和變形藍色女人的電影不是科學紀錄片”感覺就像是老學究的迂腐。大概沒必要浪費時間討論虛構的 X 基因突變賦予的各種能力是如何違反物理定律的,因為它們實際上是像哈利波特書籍中的咒語一樣的幻想道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如此,還是值得探討一下這部電影關於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一些錯誤,因為它們可能會強化一些流行的誤解。
像該系列之前的電影一樣,《X戰警:第一戰》反覆援引這樣一個觀點,即其變種人和人類正處於一場爭奪主導地位的進化鬥爭中,就像幾千年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鬥爭一樣。X教授和萬磁王談到尼安德特人憤恨地看著優越的新物種遷入,以及現代人取代並屠殺了較老的物種。
至少這部電影以1962年為背景,當時關於人類進化的這種觀點更為普遍。尼安德特人當時通常被描繪成智力低下的野蠻人,他們無法與後來進化的更聰明、技術和文化更先進的智人競爭。
但今天,古人類學對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關係的描述完全不同。骨骼重建顯示,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比我們自己的更大,考古挖掘表明他們有獨特的文化,但有時也使用我們祖先使用的一些相同的工具。事實上,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斯萬特·帕博小組在 2010 年發表的研究結論是,非非洲人有幾個百分比的基因來自尼安德特人,因此尼安德特人可能甚至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
最重要的是,很少有證據支援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發生過公開衝突的觀點。在上一個冰河時期,尼安德特人可能只是表現不佳而大多自行滅絕,而現代人後來佔據了他們以前的領地,並且可能與一些散兵遊勇交配。最近一項有爭議的研究甚至表明,在現代人到達的幾千年前,尼安德特人實際上在4萬年前就已從歐洲消失。無論如何,X教授和萬磁王都搞錯了。
不過,除了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具體情況外,X戰警中關於“人類進化的下一步”的大量言論只有在將進化視為自然界中嵌入的某種設計的逐步實現時才有意義。因此,優越的新物種的出現——不僅僅是一般的新物種,而是特定的、更好的物種——應該會發生,而且那些阻礙這種進步的舊物種將遭殃。
然而,當前的進化概念否定了這些觀點。聰明的進化生物學家避擴音到物種的等級制度,例如,猿類被認為是更高階的生物,而蛇類被認為是更低階的生物。物種的出現只有在環境條件允許新的、獨特的繁殖種群從其前輩中分離出來時才會被理解。新物種生存或取代祖先的前景同樣是好壞參半。
X戰警電影中的變種人總是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顯然可以偽裝成人類並與他們生育後代。這些事實並沒有絕對排除變種人是不同物種的可能性(因為相關的物種有時確實會在自然界中有限地雜交併產生可育的後代,例如狼和郊狼)。然而,尚不清楚變種人是否會像一個物種一樣在他們之間優先繁殖,至少在一種廣為人知的物種生物學概念下必須如此。
可識別的物種通常也有可定義的表型,或者說一組特徵性的身體特徵。相比之下,X戰警變種人是瘋狂多樣化的型別(傳送者!女妖!活著的射線槍!)的混合體,他們彼此之間的平均差異至少與他們與其餘人類的差異一樣大。
因此,與電影中的英雄和反派相反,X戰警變種人本身並不是一個新物種,只是智人的另一種變體。除非地球物理或其他環境因素為他們與其餘人類的繁殖製造不可避免的障礙,否則他們不可能成為一個新物種(或多個新物種)。相互容忍彼此的差異可能足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儘管這一路上的科學不靠譜,但電影的潛在資訊最終可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