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消失。核電站比化石燃料發電廠更便宜。一位可能存在財務利益衝突的主席(以及對撰寫一本帶有色情意味、鬆散自傳性質的浪漫小說的興趣)。這些是目前被認為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個由來自154個國家的2500多名志願科學家和其他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估氣候變化——所犯下的一些錯誤。
因此問題是:儘管IPCC具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地位,現在是否是改革IPCC的時候了?
目前,IPCC大約每六年釋出一次大型報告,第四次以及最新的評估報告在2007年釋出,下一次評估報告將於2014年釋出。其目的是綜合所有關於氣候變化的最新同行評審文獻,以提交一份關於氣候變化的物理科學及其所涉問題的權威和全面的報告:影響、適應和脆弱性以及減緩。IPCC偶爾也會發布關於特定技術或政策的報告,例如碳捕獲與封存,即將釋出的報告將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極端天氣事件風險管理。
2007年IPCC的主要報告,特別是關於氣候變化的物理科學的部分,可能是地球上經過最詳盡審查的3000頁科學檔案。各國政府和審稿人提交了約90,000條關於草案文字的意見,專家作者必須對這些意見進行處理。最終的“決策者摘要”(完整文字的 condensed 版本)由政府官員在科學家的指導下逐字逐句地審查。
然而,錯誤仍然通過了這一嚴謹的流程,包括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的時間似乎從2350年被誤置為2035年——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一說法顯然是基於一位科學家的觀點。IPCC甚至釋出了對該宣告的撤回,並對該錯誤以及其他錯誤表示“遺憾”。
當然,撤回是科學自我糾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方法普遍穩健性的重要原因。而且,這些錯誤都沒有減損氣候變化的核心理論:正如IPCC所言,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水平上升“極有可能”是工業時代以來觀測到的溫度變化的原因。
前IPCC主要作者、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分校的大氣科學家John Christy提出了一個更有效的方法來揭露此類錯誤並更快地糾正它們。Christy在2月11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呼籲建立一個“動態的‘維基百科式IPCC’”。(《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由政府提名的作者每六年釋出的卷帙浩繁的印刷報告無法適應當今科學資訊的快速且無序的發展。” IPCC主要作者、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氣候變化與適應主任Jeff Price在同一期雜誌中也同樣主張更快地釋出更多報告。
然而,正是這種政府批准和多層審查幫助賦予了IPCC流程權威性。物理學家Thomas Stocker認為,這樣一個過程需要一件東西:時間,他是2014年報告的物理科學組聯合主席。“更快的輪換速度會危及多階段審查,從而損害權威性和全面性,”他在同一期雜誌中寫道,同時他還認為IPCC必須在其追求“與政策相關但絕不具有政策指導性”的評估方面保持嚴謹。
為了增強相關性,IPCC的撰稿作者、德國GKSS研究中心的古氣候學家Eduardo Zorita呼籲成立一個國際氣候機構,類似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或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該機構將繼續提供評估報告,但將擁有常設人員,而不是依賴於數千名科學家的自願貢獻。“氣候評估太重要了,不能交給倡導者,”他在同一期雜誌中總結道。
IPCC主要作者、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環境科學家Mike Hulme也敦促用三個獨立的專家組來取代IPCC,分別負責提供:科學綜合報告、區域評估和政策分析,從而拆分導致IPCC流程潛在問題的功能。東英吉利大學在電子郵件被公開,據稱顯示氣候科學家之間存在欺騙行為後受到了抨擊。“IPCC已不再適合其目的,”Hulme寫道。“由世界各國政府擁有唯一所有權——但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的授權管理下運作——的一個小組不可能對所有相關的氣候變化知識進行詳盡的‘綜合’評估。”
最終,最新IPCC報告中被發現的錯誤證明了其任務的難度,同時也突出了該流程的基本開放性和自我糾正。“應該進行公開對話,任何人的觀點都應該被聽取和考慮,”美國首席氣候談判代表Todd Stern在2月9日在華盛頓特區智庫美國進步中心公開講話時指出。但是,他補充說:“地面不斷增加的實際情況證據以及建模技術日益成熟,遠遠超過了任何特定的資料集或東英吉利大學或IPCC錯誤所發生的任何特定問題。”
畢竟,IPCC已判定人為造成氣候變化的證據是“毋庸置疑的”,並且90%肯定“自1750年以來人類活動的淨影響一直是變暖”。IPCC在其2007年的報告中進一步警告說,“變暖可能導致一些突發或不可逆轉的影響,具體取決於氣候變化的速率和幅度。”
事實上,由於IPCC報告的時間線較長,其2007年的摘要不包含2005年之後釋出或收集的科學資訊;與此同時,近年來來自實地的報告已經測量到甚至比氣候模型預測的更糟糕的狀況。來自幾位IPCC作者的2009年更新指出,即使在已經發生的不到1攝氏度的變暖情況下,也已經發生了災難性熱浪、極地冰蓋的急劇融化和其他更極端的影響,隨著大氣溫室氣體水平的上升,變暖持續下去,這些影響只會變得更糟。
Stern認為,這是一個日益加劇的風險,值得購買一份保險策略:“人們不會夢想著不為他們的房屋或汽車投保,而這些事物的風險比我們面臨的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風險低50倍。將我們的頭埋在沙子裡,不採取行動,這簡直是瘋了。而且,冒著在21世紀下一場偉大的能源競賽中落後的風險,更是雙倍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