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近年來美國的蜜蜂種群受到了蜂群崩潰症的嚴重打擊,但家養蜂巢在其他地方卻蓬勃發展。
在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50年的蜜蜂資料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家養蜜蜂種群增加了約45%,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蜜蜂向南美洲、東亞和非洲等地區的擴張。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然而,總體增長並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科馬韋大學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馬塞洛·艾森感到驚訝的地方。相反,令他驚訝的是,依賴家養蜜蜂授粉的農作物增長率增加了六倍。
對蜂蜜的需求激增以及依賴蜜蜂授粉的食物的增加正在推動蜂群數量的增長。
許多主食,如小麥、玉米和大米,不需要蜜蜂。但現在許多水果和蔬菜——從蘋果到西葫蘆——都需要像蜜蜂這樣的授粉者的幫助。
蜂王漿、蜂花粉和蜂膠(蜂膠)的需求也促成了某些地區養蜂業的興起,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養蜂學家埃裡克·穆森指出,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蜂蜜是全球蜜蜂增長的主要原因。
普通的家養蜜蜂(Apis mellifera)在17世紀從歐洲被帶到新大陸。從那時起,它就負責保持許多農作物(也是進口的)的豐收。
隨著神秘的蜂群崩潰症繼續導致數百個蜂巢的損失——尤其威脅到杏仁產業——人們越來越關注其他授粉者,包括其他型別的蜜蜂,如獨居蜂和野生蜜蜂。
艾森解釋說,雖然“蜜蜂是最常見的授粉者,但它們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他指出當地授粉者(如熊蜂)在照顧南瓜和黃瓜等作物方面的熟練程度。
矛盾的是,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土地被用於農業用途,種植依賴授粉的農作物,本土蜜蜂物種被排擠出去。並且隨著本土授粉者的消失,一些需要專門授粉的當地植物群也可能隨之消失,研究作者指出。
艾森和穆森都認為現在是重新評估全球糧食需求和目標的重要時刻。穆森指出,如果健康、依賴授粉的水果和蔬菜要繼續成為全球人類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就需要更多的土地——甚至更多的授粉者。
儘管世界蜜蜂種群的總體增長可能聽起來令人鼓舞,但艾森仍然保持謹慎。“我認為存在一個問題,”他說到蜜蜂種群正在萎縮的地區。“我不是說不存在問題……但我認為我們應該改變對問題的看法,使其不再是供應問題,而是需求變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