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就是騙局。一家中國公司生產氫氟碳化合物,這種製冷氣體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部分原因。這些氣體可以有效地轉化為現金,可以透過在冰箱或空調等產品中使用,或者更賺錢的方式是銷燬它們。在上個十年初期,中國的氫氟碳化合物製造商生產了越來越多的氫氟碳化合物——甚至超過了這個快速發展的共產主義國家的使用需求——因為國際市場上買賣溫室氣體排放權的機制為銷燬氫氟碳化合物提供了信用額度。製造然後銷燬這些氣體的成本比銷燬它們產生的碳信用額度要便宜。總而言之,中國製造商從一項旨在為發展中國家透過諸如防止森林砍伐或建設更昂貴的可再生能源專案來減少汙染的國際努力中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因此,當中國同意逐步淘汰氫氟碳化合物時,正如他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顯然與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所做的那樣,他們應該受到讚揚——但也應該感到羞愧。這種騙局是世界未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僅 2 攝氏度的軌道上,並且如果不多加努力,平均氣溫可能會升高 5 攝氏度以上的更深層原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2年,各種溫室氣體汙染,尤其是二氧化碳,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估計,二氧化碳水平去年達到 3160 萬公噸,這也使得大氣中的濃度在今年春天達到了百萬分之 400 的水平。儘管中國的排放量增幅是十年來最小的——僅為 3 億公噸——但這仍然幾乎佔全球增幅的一半,並且超過了波蘭的排放總量。
因此,奧巴馬和習近平在剛剛過去的週末能夠同意採取行動來解決這種汙染問題,這是個好訊息。儘管確切的細節尚未制定或達成一致,但兩國承諾逐步淘汰氫氟碳化合物的使用。如果其他所有仍在僱用氫氟碳化合物的國家也加入進來,那麼相當於大約三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的排放量可以避免——大約900 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當然,該協議是關於逐步淘汰,因此這兩年的排放量將在未來 30 年內逐步節省。而且,請記住,中國的大部分氫氟碳化合物是上述長期存在的騙局的結果。既然那個騙局已經結束,中國人似乎很樂意承諾逐步淘汰這種製冷化學品的使用——這是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抵制的讓步。在那段時間裡,已經有替代品可用了。資本主義勝過環境,即使您是中共黨員也是如此。
也有好訊息。歐洲,尤其是美國的排放量有所下降;前者歸因於排放交易計劃(這有助於支付中國騙局的費用),後者則歸因於包括從燃燒廉價煤炭發電轉向燃燒透過水力壓裂釋放的廉價天然氣發電的複雜因素的混合。哦,別忘了大蕭條。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共減少了 2.5 億公噸,這足以使世界偏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設想的最高排放情景,轉向稍微不那麼溫暖的情景,正如氣候科學家 Dana Nuccitelli 在他的氣候共識部落格上指出的那樣。
另一方面,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 7000 萬公噸,這歸因於從透過核裂變發電轉向燃燒天然氣發電。我們將需要來自更好能源技術的更多幫助,才能實現任何型別的氣候目標,更不用說保持在這一稍微不那麼危險的排放軌跡上。
隨著世界將目光重新轉向經濟增長,國際能源署提出了四項政策建議,可能會有助於在未來十年內抑制溫室氣體汙染的持續增長。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高全球新建和舊建築的能源效率,以及世界車輛和工廠的燃料消耗。目前從煤礦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油井和管道洩漏到天空中的甲烷必須被捕獲、燃燒或加以利用。必須取消對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補貼,以阻止使用化石燃料。應限制(如果不是徹底禁止)新建燃煤電廠,而應支援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隨著國際氣候談判朝著在 2015 年達成某種形式的協議邁進,該協議只會在十年末生效,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瑪麗娜·範德霍芬在釋出分析報告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世界正在“偏離軌道”。“但問題不會消失。”與其猶豫不決十年併為虛假的減排買單,不如在世界各地重複美國出現的排放量下降的情況。這將需要從歐洲的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到中國更多的核能,以及逐步淘汰氫氟碳化合物的新計劃。剩下的都是一群騙子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