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機構調查溫室氣體排放者獲利後反而排放更多的情況

支付公司銷燬一種強效溫室氣體聽起來像是對抗全球變暖的好方法,但一個外部團體聯盟表示,這些公司正在故意生產更多這種廢氣,只是為了賺取抵消額度

聯合國——從今天開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將坐下來解決自《京都議定書》為發展中國家抵消溫室氣體排放的系統開始以來,可以說是最嚴重的爭議。

這個位於德國波恩的聯合國分支機構將審查十幾個專案,這些專案佔迄今為止發放的所有抵消額度的三分之二。這些專案涉及銷燬氫氟碳-23(HFC-23),這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是化工廠生產一種名為氫氯氟烴-22(HCFC-22)的製冷劑和推進劑時產生的。

委員會成員和支持者說,透過發放有利可圖的額度支付公司來銷燬這種氣體對於對抗全球變暖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一個外部團體聯盟發現證據表明,這些公司為了銷燬這種氣體以賺取抵消額度,故意生產更多這種廢氣——本質上是在製造汙染以獲取利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CDM最嚴厲的批評者說,存在徹頭徹尾的欺詐行為,並暗示迄今為止發放的所有核證減排量(CER)中,有多達一半是偽造的。CER是從CDM專案賺取的抵消額度,主要出售給歐盟的碳排放交易計劃。

委員會成員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收緊規則的問題,以減少每個專案允許的CER數量。

“現在的討論是:我們是否看到了足夠的保障措施?” CDM執行委員會現任副主席佩德羅·馬丁斯·巴拉塔說。儘管他承認提出的證據確實表明存在問題,“這不一定是他們在操縱系統,而是他們是否在利用方法論中的缺陷。”

一些人擔心本週正在進行的審查是一種程式性的拖延,是為了將爭議推後以供進一步討論。

非營利組織環境調查署的研究員塞繆爾·拉布德說:“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他們已經決定要研究這個問題,而眾所周知,這通常是任何實際行動的替代品。”

CDM發言人戴維·阿巴斯堅稱,審查的目的不是拖延行動。

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
但是,氫氯氟烴專案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它們已經為氫氯氟烴-22工廠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收入,這些工廠主要位於印度和中國。委員會的兩位成員來自這些國家,並且沒有規則迫使他們退出討論。

爭議的中心是19家化工氣體制造商,主要位於中國和印度,其他位於韓國、阿根廷和墨西哥。它們生產的氫氯氟烴-22有助於避免生產目前在《蒙特利爾議定書》下禁止的消耗臭氧物質。但是,鼓勵保護臭氧層卻無意中導致了氫氟碳-23的排放。

多年來,這19家工廠一直透過銷燬副產品氣體賺取絕大部分的CER。如今,這些溫室氣體抵消專案完全主導了CDM。總部位於英國的非營利組織桑德巴格(Sandbag)進行的排放交易監測研究表明,僅其中的10個就佔2009年出售給歐盟碳市場的全部CER的66%。

CDM委員會主席克利福德·馬赫隆說,這種差距是合理的,因為氫氟碳-23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強約11,000倍。

馬赫隆在一封電子郵件回覆中解釋說:“它們一直都引起關注,但是委員會可以採取行動的關於它們的任何疑慮都只是最近才出現的。”

一種“反常的激勵”在起作用?
上個月,一個碳市場監測團體聯盟致函CDM辦公室,呼籲調查這19家工廠中的一些工廠的可疑行為。它指控,自2005年以來,少數公司故意產生過多的溫室氣體汙染,其唯一目的是銷燬這些汙染,從而比它們將氫氯氟烴-22的產量調整為市場需求而不是CDM的產量所能獲得的CER多得多。

中國和印度的受質疑公司否認了這些說法,稱它們沒有操縱任何提交的生產資料。

但這正是重點,這些團體說。他們斷言,生產資料表明,這些公司的氫氯氟烴-22產量遠遠超出市場需求,甚至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期間也是如此。還指控存在其他濫用行為——即製造商故意在生產過程中注入氟氣以產生更多的氫氟碳-23廢氣。

桑德巴格的布萊奧尼·沃辛頓說:“非政府組織希望在進行調查的同時暫停發放氫氟碳的排放額度。”

沃辛頓說,她的組織沒有指控公司存在公然腐敗行為。然而,她認為很明顯,現行的規則創造了一種“反常的激勵”,促使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製造汙染。事實證明,氫氯氟烴-22也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活動家擔心製造商無法出售的任何多餘氣體都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委員會將達成什麼結果尚不清楚。成員自己拒絕猜測。

沃辛頓說,他們可以將議程專案推遲到下次會議,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徹底調查。但她和其他人擔心,委員會將認為這個問題對於它來說太政治化而無法處理,而將其留給國際氣候談判代表來決定該怎麼做。

拉布德說,這是最糟糕的結果。

外部團體希望暫停付款
他說:“中國和印度在這些工廠上的合同非常有利可圖,他們非常希望保持這些合同。”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在採取行動,將所有氫氟碳氣體置於《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管轄之下。專家說,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可以更便宜、更容易地銷燬這些氣體。但活動家報告說,印度和中國正在進行反擊,它們希望將這些氣體保留在CDM之下。

拉布德說:“他們基本上是將這些[CDM]專案的續簽,至少中國是這樣,可能作為……允許《蒙特利爾議定書》監管氫氟碳氣體生產和使用的一個條件。”

沃辛頓說,這僅僅是一個利潤問題。

她說:“你能賺到這麼多錢的事實意味著現在在監管領域採取任何其他措施來試圖控制這些排放都是不利的。”

關於氫氟碳-23的鬥爭正在升溫。本月早些時候,包括環境調查署和CDM觀察在內的非政府組織聯盟在布魯塞爾向歐盟議員介紹了此事,試圖爭取政治支援。並且正在開展積極的信件和媒體宣傳活動,希望迫使CDM委員會本週暫停發放CER——將數百萬美元擱置起來。

CDM的批評者和支持者都說,最近對該系統進行了改進。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委員會正在調整CDM的工作規則,以加快專案註冊和CER發行。碳市場和投資者協會最近的一封信讚揚了委員會為這些舉措及其“以透明和公開的方式編纂和解釋程式和決策”所做的努力。

委員會成員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儘管並未完全令CDM觀察員滿意。委員會通過了成員行為準則,並且成員的簡歷現在可供公眾查閱。儘管如此,每次會議前,只有少數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成員公開表示自己與正在審查的專案之間存在衝突,而其餘成員則保持沉默。

對未來碳交易的疑慮日益增加
然而,展望未來,CDM的監管機構和支持者將不得不應對整個系統信任危機日益加劇的問題。

批評者認為,隨著委員會尋求取悅沮喪的政府和私人投資者,“額外性”的概念——國際碳抵消的核心原則——正在被稀釋。事實上,早先的CDM官員曾將額外性定義為如果沒有CDM,抵消計劃在財務上是不可行的,而如今,同一辦公室則認為,開發商只需要有獲得CER的想法就可以獲得額度。

但是,對清潔發展機制的最大潛在威脅超出了委員會的控制範圍。

越來越多的公司確信,不會達成新的國際氣候變化條約,這威脅到CDM的生存。

上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釋出了各國可以考慮的應急計劃,如果《京都議定書》於2012年12月31日到期與新制度開始之間存在“差距”的話。該檔案得出結論,根據對《京都議定書》的嚴格解釋,如果沒有新的協議來彌補2013年1月1日的空缺,則在2012年後將無法合法註冊新的CDM專案。UNFCCC表示,新的CER發行也將是不可能的。

這種不確定性正在嚴重打擊聯合國的國際碳交易計劃。請求註冊的專案越來越少,新的CER發行也正在枯竭。

儘管許多人推測歐盟將繼續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DM)信用額度的所在地直至2020年,但這可能實際上並不需要其波恩總部的大部分機構存在。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師表示,現有的CER(核證減排量)總量足以滿足歐盟未來的需求,並且該公司預測未來CER價格將走低,除非停止未來與氫氟碳-23相關的信用額度供應,從而限制供應量。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授權,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