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得很少。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又一個)歷史峰值。最近一次旨在制定一項全球條約以解決該問題的國際會談,將主要行動推遲到了2020年。幸運的是,還有另一種選擇——控制其他溫室氣體。
具體而言,在迅速採取行動減緩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似乎是:甲烷和黑碳(又稱煙塵)。一項新的經濟和科學分析於1月13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分析了減少這兩種溫室氣體的好處,發現其好處是多方面的——從人類健康到提高農業產量。
更棒的是,透過分析約400項潛在的煙塵和甲烷排放控制措施,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僅有14項措施就實現了“近90%”的潛在好處。額外好處:根據計算機建模,這14項措施還能在2050年之前將全球變暖限制在約0.5攝氏度以內。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因為與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和黑碳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都很短。正如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大氣物理學家維拉巴德蘭·拉馬納坦(Veerabhadran Ramanathan)幾年前在談到減少大氣煙塵的努力時所說:“如果世界關注並投入資源,我們將立即看到效果。我說的是幾周,最多幾個月,而不是幾十年或幾個世紀。”
能夠立即減緩全球變暖的14項措施是:
—透過捕獲並燃燒甲烷,消除煤礦(尤其是在中國)的甲烷釋放。
—消除石油鑽探(當然還有天然氣鑽探本身)產生的甲烷的排放或意外釋放,尤其是在非洲、中東和俄羅斯。
—捕獲美國和中國的垃圾填埋場中的氣體,並促進可生物降解垃圾的回收和堆肥。
—偶爾為淹沒的稻田通氣,以防止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生長。
—阻止天然氣管道的洩漏,尤其是在俄羅斯。
—使用生物消化器——微生物在其中將糞便分解為氣體的容器——來減少全球牲畜產生的甲烷。
—更新廢水處理廠以捕獲甲烷。
—過濾車輛中柴油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煙塵,並嘗試完全消除低效的內燃機車輛。
—用清潔燃燒的爐灶取代室內烹飪和取暖用的火爐,這些爐灶可以使用木材、糞便或其他生物質燃料,甚至更好的是,可以使用甲烷。
—用更先進的燒製方法取代傳統的磚窯。
—用現代技術取代用於將煤炭轉化為焦炭的傳統烤箱。
—禁止公開焚燒農作物秸稈和其他農業廢棄物。
研究人員估計,共同削減這14項措施可以避免70萬至470萬例過早死亡(主要來自煙霧瀰漫、不健康的空氣),並將農作物產量提高3000萬至1.35億噸(由於同時減少了地面臭氧,也稱為煙霧,這是由逸散的甲烷形成,並損害了巴西、中國、印度、美國和其他地方的農作物)。此外,經濟分析表明,這些措施中的許多措施提供的好處價值高於實施成本。
最後,真正的好訊息是,每一項所需的技術都已存在,並在世界各地被使用。例如,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魯·辛德爾(Drew Shindell)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塞內加爾“幾乎將所有人口都從傳統爐灶轉變為現代爐灶,所以這是可以做到的。”這僅僅是一個全球採用的問題,或者,正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去年的一份類似分析中所說的那樣,“需要更廣泛、更快速的實施才能實現全部好處。”
除了拯救生命,阻止煙塵還可能保護瀕危的生態系統,例如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的山地冰川或北極海冰。事實上,計算機建模表明,削減黑碳可以在未來30年內阻止北極地區——全球變暖速度最快的地區——多達三分之二的變暖。更重要的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消除被稱為“亞洲棕色雲”的大氣汙垢可以幫助維持為印度帶來水的季風模式,同時降低撒哈拉等地的乾旱風險。
這並不意味著人類不必處理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會因為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排放而給自己帶來未來的麻煩——但這將爭取時間,甚至可能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災難性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此外,減少更多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如目前正在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逐步淘汰的氫氟碳化物,以消除臭氧空洞)也將有所幫助。辛德爾強調說:“這些是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採取的措施,而不是取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那麼為什麼還沒有發生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它已經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區發生了。但短期的成本考慮、體制結構甚至社會優先事項都可能阻礙其發展。例如,預算有限可能會阻止一個城市在美國當地的垃圾填埋場安裝甲烷捕獲裝置。或者,一家石油公司可能會避免在其油井中投資類似的甲烷捕獲裝置,因為它可以透過投資開闢新的油田來賺取更多的錢。辛德爾補充說:“在貧困地區,這真的可能只是缺乏前期成本。”此外,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此類解決方案也存在不小的挑戰——也就是所謂的規模問題——以及克服從事傳統做法的原因,例如在農田裡燃燒殘留物以增加肥力。
但研究人員表示,慣性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他們指出,“收益不一定會歸於承擔成本的人。”這也解釋了我們總體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不作為。正如辛德爾指出的那樣,“即使它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要完成這項工作也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