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越大越好嗎?當談到大腦容量時,長期以來一直是流行的理論——至少在大腦袋人類中是這樣。但一項新的分析表明,在靈長類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大腦和體魄並不總是呈上升趨勢。
自從2004年描述了嬌小的女性弗洛勒斯人(或稱“霍位元人”)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這種最近滅絕的人科動物是否可能進化出如此小的腦袋,或者這個標本——唯一發現頭骨的標本——是否是異常現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個印度尼西亞個體身高僅約一米,大腦大小約為現代人類的三分之一。儘管存在如此顯著的體型差異,但一些弗洛勒斯人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僅13000年前——這意味著他們與大腦發達的人類共同生活了約187000年。一些研究人員提出,她和她的族群是直立人的現代後裔,並且由於居住在島嶼上而退化為矮小身材(這種現象在其他物種中被稱為島嶼侏儒症),或者她特殊的異常身體和大腦大小是由於潛在的病理學,例如侏儒症或垂體肥大。
然而,其他人認為弗洛勒斯人來自更原始的譜系,並且——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進化出更小的大腦。
一項新的研究於1月26日在期刊BMC Biology上線上發表,為該領域帶來了一些新的視角,考察了靈長類動物進化中的體型趨勢,並發現大腦和身體並不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大。
由英國劍橋大學動物學系的斯蒂芬·蒙哥馬利領導的研究人員研究了37種現存和23種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物種的大腦和身體大小——這些變化通常是齊頭並進的。蒙哥馬利等人。發現,儘管“選擇作用於擴大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但在某些譜系中,這種趨勢已經逆轉。”
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因在哺乳動物中超大而備受讚譽,如今差異很大,從巨大的智人腦,通常重約1330克,到灰色鼠狐猴(Microcebus murinus),其大腦僅重約1.8克。而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可能只有一個僅僅0.12克的大腦。
作者發現,儘管總體趨勢是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爆發式增長(平均每百萬年增長2.5%),但在靈長類動物樹的許多分支中,大腦和身體的尺寸都縮小了。鑑於這些身體和大腦的縮減,研究人員發現,“在合理的假設下,在弗洛勒斯人進化過程中大腦尺寸的縮小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並不罕見,”同樣來自劍橋大學的尼克·蒙迪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鑑於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我們或許不應該對小腦容量、小體型的原始人類的進化感到驚訝。”
弗洛勒斯人頭骨[左] 和智人頭骨[右] 圖片由彼得·布朗/新英格蘭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