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會議的真相,以及它是否足以應對氣候變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名句或許可以概括人們對現在正式稱為“德班加強行動平臺”氣候變化協議的反應。這份兩頁的檔案,讓人想起2007年的哥本哈根協議的簡潔,旨在引導全球社會走上全球努力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道路。

“我認為每個人都明白我們正在討論某種形式的法律協議,而且我認為,事實上,我們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主要發展中國家都同意這樣做,這意義重大,”美國氣候特使託德·斯特恩在12月13日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指出。

當然,道路與目的地不同:協議不一定轉化為明確的行動。因此,超過12000名與會者中的一些人感到悲觀,他們指出,德班會議實際上只是延長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而不是採取任何真正的行動來遏制全球變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先於德班的許多緊張關係——富國與窮國、能源富國的私利以及面臨氣候災難直接威脅的國家的恐慌——即使在與會者飛回家時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所有國家——無論是富國還是窮國,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減少排放的義務的全球協議,代表了此類談判的重大轉變。在德班會議之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導著氣候談判。簡而言之,這意味著那些對歷史溫室氣體排放負有主要責任的國家——歐盟、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將同樣對任何減排措施承擔主要責任。

“印度要求為其人民的基本發展和消除貧困留出空間。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嗎?”印度環境部長賈揚蒂·納塔拉詹在12月10日晚間的一次部長級“印達巴”——或解決分歧的會議——上爭辯道。“公平”原則——或在全球排放預算中需要為新發展中國家留出餘地——將繼續在未來的氣候談判中佔據重要地位,因為世界將準確確定德班方案的實際意義。

但是,當涉及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累積效應時,公平毫無意義。1911年在英國燃燒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子與2011年在中國燃燒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子具有相同的影響。氣候變化最終是關於此類溫室氣體的累積排放,因此,任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都需要所有國家減少排放——特別是自發展中國家現在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以來。就目前而言,哥本哈根之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在當前現實與可能需要的將全球平均氣溫升溫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或更低之間,存在60億公噸的差距。德班會議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彌合這一差距。

對於那些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威脅的國家,例如像馬爾地夫這樣的小島嶼國家,這早已顯而易見。因此,即使在全球條約或法律義務缺失的情況下,這些國家也已經開始尋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例如,馬爾地夫將努力在德班方案產生的任何協議於2020年生效時實現碳中和。用於發電的柴油發電機將被光伏發電以及生物質和廢物焚燒等其他努力所取代。“我們必須做些什麼來拯救我們自己,並向世界表明還有另一種做事方式,”馬爾地夫共和國住房和環境部長穆罕默德·阿斯拉姆在12月5日的一次活動中解釋說,儘管他承認這個擁有315,000人口的小島國尚未找到解決島嶼之間船隻航行所需的化石燃料的方案。

但是對於那些面臨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威脅的國家,例如像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這樣的化石燃料巨頭,努力減少排放仍然是痛苦多於收穫。例如,加拿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應該下降6%的時期內,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了30%以上,這主要是由於艾伯塔省焦油砂油的開發。因此,加拿大在12月12日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放棄了其承諾。“他們願意改變大氣層的化學成分以賺錢,”350.org的創始人比爾·麥基本說,該組織致力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的緊急行動。

德班協議中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它重蹈在2007年哥本哈根氣候談判中破裂的“巴釐行動計劃”的覆轍。但是,即使它確實促成了一項全球條約,該條約是否能夠抑制加拿大等主要汙染國的經濟私利,仍有待觀察。“許多國家不想被視為無所作為。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動態在起作用,促使各國想要表現良好,但這隻能讓你走這麼遠,”美國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國際氣候政策主任傑克·施密特指出。“就加拿大而言,他們非常樂意跳船。”

圖片來源:© 大衛·別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