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德班——到2020年,人類活動每年可能會產生約550億公噸的溫室氣體,高於目前的約360億公噸。所有這些累積的氣體足以使全球平均氣溫在本世紀末升高3攝氏度以上,是已經發生的變暖量的三倍以上。根據2010年坎昆協議承諾的減排措施,旨在減緩這種變暖,這些協議涵蓋了全球約85%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目前的承諾在科學上是合理的,”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首席氣候特使解振華在12月6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然而,大多數氣候科學家會持不同意見。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國際談判進展過於緩慢,無法對全球變暖產生任何重大影響,並且很可能拖延太久而無法阻止災難性的氣候變化。要實現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的國際目標,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僅為440億公噸。即使是這個量也可能不夠: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漢森本週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表示,2攝氏度的目標“是災難的處方”。
正在發生的是,研究不斷發現新的麻煩跡象。由於全球經濟活動的反彈,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10年的排放量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年增幅,確切地說增加了5.9%。另一項於12月4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分析發現,過去一個世紀左右觀測到的近1攝氏度的變暖幾乎都可以歸因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英國氣象局在12月5日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多達4900萬人可能面臨沿海洪水增加的風險,並且許多人還面臨主要糧食作物產量下降的風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認為,要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必須在本世紀中期將排放量減半。“在四輪IPCC報告之後,科學還不夠明確嗎?”甘比亞林業和環境部長賈託·西拉在12月6日的演講中問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可以看看科學,瞭解軌跡,它應該為應該做什麼提供資訊。它很可能會促使我們說‘哎呀,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才能達到2攝氏度的目標,”美國氣候特使託德·斯特恩說。
事實上,如果世界對溫室氣體排放不採取任何措施,並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地球可能會升溫高達6攝氏度。 實施去年氣候會議上談判達成的《坎昆協議》將使氣溫上升幅度降至3.5攝氏度。但要達到2攝氏度的目標,能源部門需要在2020年達到峰值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的首席分析師勞拉·科齊解釋說。“石油需求和煤炭需求將不得不從目前的水平下降。”
換句話說,世界目前的汽車、發電廠、鋼鐵廠等基礎設施已經排放了80%的允許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意味著2017年後幾乎沒有增長空間。“在那之後,我們將不得不建造[一個]全零碳基礎設施,”科齊指出,這是因為已知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量,如果燃燒,將產生遠高於450ppm溫室氣體濃度目標要求的二氧化碳。
另一種選擇是更昂貴的。國際能源署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未來十年內每少花一美元用於減排,2020年後就需要額外花費4美元來彌補。
然而,挑戰可能與其說是緩慢變化的基礎設施,不如說是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以及最近的中國人和印度人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在習慣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鎖定效應,”新德里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莉娜·斯里瓦斯塔瓦指出,例如開車和浪費電力。或許,美國前總統喬治·H·W·布什在1992年發表的宣告最能體現對改變國家生活方式的抵制:“美國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談判的。”
在美國,變革的重點反而放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效率上,例如提高汽車和卡車的每加侖燃油行駛里程標準。“我們現在的水平比2005年低約6%,”美國氣候變化特使託德·斯特恩說,並承諾到2020年將該水平降低17%。儘管如此,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中國。
世界各地收入的增加將使溫室氣體減排更具挑戰性,最新的資料證明了這一點:根據12月4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國、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的排放總量現在超過了發達國家。“在未來10年,我們的能源消耗肯定還會增加,”北京能源研究所的劉強說。“這是我們的實際需求和實際需要,”尤其是在中國仍有1.28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情況下。此外,對於不斷增長的中國中產階級,“改變生活方式並不那麼容易,”劉強指出。中國的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將可再生能源和核電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額提高到15%,這將使煤炭和石油及其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然佔據主要份額。
幸運的是,改善大約20億沒有現代能源的人們的能源獲取途徑,也可以透過減少森林砍伐(為了獲取燃料木材而進行的森林砍伐)和減少烹飪產生的煙塵排放來減緩氣候變化的勢頭。“我們都在努力應對兩個決定性的挑戰:克服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在同一活動上說,該活動被聯合國稱為“變革的動力”。“如果我們在其中一個方面失敗,我們就會在另一個方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