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這一點是明確的: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比任何其他探測器都走得更遠。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太陽超過185億公里,幾乎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125倍。這艘宇宙飛船是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發射的兩艘旅行者號飛船之一,它確實處於未探測的領域——以至於定義它目前的位置構成了一點挑戰。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旅行者1號將成為第一個離開太陽圈——包裹著太陽和行星的太陽等離子體氣泡——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然而,目前看來,旅行者號正在穿越太陽圈幾個令人費解的新區域之一,這是任務規劃者沒有預料到的。
在三篇研究於6月27日線上發表於科學雜誌上,旅行者號的科學家描述了探測器在前往星際空間途中發現的最新太陽圈皺褶。他們報告說,旅行者1號似乎在去年8月進入了現在被稱為“日鞘耗盡區”的區域。研究人員在2012年12月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中描述了新區域的一些特徵,但新的研究更詳細地介紹了旅行者1號的環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表明旅行者號已進入新領域的一個主要變化是,來自太陽並撞擊宇宙飛船低能量帶電粒子 (LECP) 儀器的粒子數量突然減少。8月25日,這些太陽粒子的數量降至之前水平的千分之一以下。與此同時,來自銀河系其他來源的宇宙射線開始以比之前高出近10%的速度撞擊LECP。
第二個粒子探測器,即旅行者宇宙射線子系統,也記錄了類似的變化:來自太陽的帶電原子核消失了,而來自太陽系外部的原子核則激增。
這些變化似乎清楚地表明,旅行者1號已經完成了它的最終任務,突破了太陽的等離子繭,並從未探測的星際空間領域發回報告。但是,來自第三個旅行者儀器的關鍵測量結果與該結論相矛盾。
太陽層頂——區域性太陽圈與外部星際介質之間的邊界——不僅是粒子的邊界,也是磁場的邊界。雖然當宇宙飛船跨越到新領域時,旅行者1號上的磁強計確實記錄到磁場強度增加,但磁場方向沒有改變。因此,要麼旅行者1號已經測量了星際磁場,並發現它以某種方式與太陽系完美對齊(旅行者號研究人員認為這“極不可能”),要麼更可能的是,宇宙飛船仍然處於太陽的磁域內。
總而言之,證據表明,旅行者號現在正在探索的日鞘耗盡區是一種新型的太陽系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太陽的影響力減弱,星際粒子可以更容易地進入。研究人員報告說,雖然新區域似乎不符合星際空間的條件,但它“可能構成太陽等離子體和星系之間介面的組成部分。”
所以,祝你一路順風,旅行者號。願你早日到達星際空間——一個人類從未涉足的地方。願我們在你看到它時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