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暑談論垃圾:紐約市衛生簡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沒有現代衛生設施,生活將是一場噩夢——人類和動物的排洩物會與垃圾和食物殘渣一起在街道上腐爛,產生一股惡臭,即使在盛夏的酷熱中,你也會想關上窗戶(暫時想象一下沒有空調的奢侈)。然而,令人不快的氣味和堆積的汙垢還算不上最令人擔憂的——諸如霍亂黃熱病等可預防的疾病會猖獗,你的預期壽命會非常短,嬰兒死亡率會高得驚人。

從17世紀荷蘭人到來,直到19世紀末建立正式的街道清潔部門,這便是現在紐約市許多早期居民的生活狀況。羅賓·納格爾,紐約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在7月26日在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圖文講座中,記錄了這段引人入勝的衛生和公共衛生歷史。納格爾的演講“街道清潔工如何拯救城市:垃圾、政府和紐約的公共衛生”生動地描述了新興的衛生系統如何受到幕後交易、兩場戰爭、反覆爆發的傳染病、毀滅性火災和水危機的影響。

早期的紐約是疾病的滋生地——豬和其他動物自由漫步,人們毫無顧忌地將垃圾和工業廢物丟棄在公共區域。該地區的天然泉水和池塘被動物和人類的排洩物嚴重汙染,以至於到18世紀末,紐約市急需淡水。更糟糕的是,1798年爆發了嚴重的黃熱病,居民將其歸咎於受汙染的水源。這促使有進取心的亞倫·伯爾成立了曼哈頓公司,表面目的是從威徹斯特縣向城市輸送淡水。實際上,伯爾的行動對改善居民的用水狀況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他利用自己的利潤開辦了一家銀行,與他著名的競爭對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競爭(伯爾的企業後來併入了現在的摩根大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到1832年,不斷有報告稱該城市臭氣熏天,以至於六英里外的旅行者可以透過他們的鼻子來判斷他們何時接近該城市。霍亂在當年晚些時候降臨紐約,每天報告的病例多達100例。1835年大火中缺乏滅火用水,最終促使該市認真解決供水問題,並於1842年建立了克羅頓渡槽。該系統配備了市政廳公園的噴泉,將淡水噴射到50英尺高的空中,被認為是19世紀的一項重大工程壯舉。該系統為居民供水直到1940年。

儘管解決了一些主要的供水問題,但到19世紀末,紐約已成為世界上最骯髒的城市之一,死亡率堪比中世紀的倫敦。幸運的是,疾病的瘴氣理論(認為惡臭導致疾病)正逐漸被疾病的細菌理論所取代,1881年,該市成立了正式的街道清潔部門,試圖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然而,該系統腐敗盛行,居民和醫學界對改善衛生的絕望呼籲充耳不聞。

直到1896年,內戰上校喬治·沃林採取革命性行動,這座城市才得以“重生”。他建立了一套垃圾運輸系統,併為衛生工人配備了乾淨的白色制服,以提高他們的能見度,暗示權威,並暗示清潔。最終,街道和人行道被清掃乾淨,垃圾被收集起來,第一個回收計劃也被建立起來。1903年,街道清潔工在紐約市的街道上游行,衛生工人受到歡呼。沃林的行動提高了衛生工作的地位,突出了其在改善公共衛生方面的關鍵作用,併為今天的衛生系統鋪平了道路。

在幾年前短暫擔任紐約現代衛生部門的衛生工人之後,納格爾成為了該組織的駐地人類學家,她在那裡幫助衛生工人瞭解他們所參與的遺產以及他們工作的重要性。她的新書《撿起》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版,內容是關於紐約的衛生情況。

1918年衛生工人的照片由紐約市衛生局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