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古代人類鬆懈的口腔衛生一直是研究人員尋找早期飲食線索的福音。尼安德特人牙齒之間卡住的化石食物殘渣揭示了大量穀物和其他植物的蹤跡,這支援了這些眉骨粗壯的人類不僅僅是肉食者的理論。
“許多研究人員提出,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之間生物學或技術介導的飲食差異是後者滅絕的關鍵原因,”一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指出,“一些情景集中在尼安德特人飲食中明顯缺乏植物性食物。”零星的證據表明植物產品出現在尼安德特人遺址中,但這些蹤跡“零星且不一定明確與飲食有關”。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幸運的是,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礦化過程迅速“捕獲並儲存了口腔環境的許多成分,包括細菌和食物顆粒”,從而在食用它們的嘴巴中留下了舊石器時代中期膳食的痕跡。
在分析了來自歐洲和中東尼安德特人牙齒遺骸的這些顆粒樣本後,該團隊發現了“尼安德特人食用多種植物性食物的直接證據”。研究人員檢查了從三名個體(兩個在比利時出土,一個在伊拉克出土)的七顆牙齒中發現的內容。這項研究由高階人科動物古生物學研究中心的阿曼達·亨利領導,於12月2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
一些舊石器時代的零食似乎包括豆類、棗椰樹和草籽。這些草來自小麥族,其中包括野生品種的大麥、黑麥和小麥近親。
除了分析這些古代人類食用的食物型別外,研究人員還能夠評估一些製備方法,其中包括烹飪。這個烹飪步驟“代表了人類行為的重大轉變,透過提高植物性食物的營養質量,並可能改變人類群體的社會組織,”研究人員指出。
例如,從伊拉克遺址(沙尼達爾洞穴)的個體來看,該團隊發現回收的澱粉中有 42% 來自熟食,儘管亨利和她的同事“預計該個體飲食中熟食的實際比例可能要高得多。”為了更好地評估樣品中的澱粉顆粒,研究人員嘗試烹飪類似的植物產品,發現將澱粉加熱超過半小時會使其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識別,因此它們在化石形式中將無法分類。
新的發現表明,“尼安德特人飲食制度的整體複雜性”以及“尼安德特人能夠進行複雜的食物採集行為,包括狩獵大型獵物以及採集和加工植物性食物,”研究人員總結道。值得慶幸的是,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這些早期人類的工具選擇可能不包括牙線。
圖片由iStockphoto/Aci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