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生態學家表示,與其殺死這些巨型動物,不如付費給牧場主,讓他們讓野牛在通常用於牛 grazing 的地區漫步——這可以降低野牛將細菌性疾病傳播給牛的風險。
為了控制布魯氏菌病的傳播,大約1600頭黃石國家公園的野牛在去年冬天被殺。布魯氏菌病是一種會導致母牛流產、體重減輕和產奶量減少的疾病,原因是母牛吸入了受感染的野牛胎盤或流產胎兒。布魯氏菌病在19世紀在牛群中廣泛傳播,但現在大多數州的牛都不再患有這種疾病。據國家公園管理局稱,從未有記錄表明在圈養之外的野牛向牛傳播布魯氏菌病的案例,但作為預防措施,它們仍然定期遭到屠宰。
黃石公園的4000頭野牛通常待在公園的較高海拔地區,但如果大雪或冰使得食物稀缺,它們有時會在公園蒙大拿州部分的低海拔地區靠近牛 grazing 區 grazing。(該公園橫跨三個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作為包括國家公園管理局、美國農業部、蒙大拿州畜牧部和該州魚類、野生動物和公園部門等政府機構制定的機構間野牛管理計劃的一部分,允許有限數量的野牛在這些地區漫步。如果太多野牛離開公園,並且被發現體內有布魯氏菌病抗體,它們就會被殺死。
但是動物學家馬爾姆·基爾帕特里克在今天的《應用生態學雜誌》上報告說,數學模型顯示,即使野牛數量增長,動物遷移並在牛 grazing 的地區產下受感染後代的可能性也很低。他寫道,因此,補償牧場主使用他們的土地並允許更多的野牛在那裡漫步,將比殺死這些動物花費更少。“如果你能與那些牧場達成協議,你就可以讓更多的野牛漫步,而不會增加風險,”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人口生物學助理教授基爾帕特里克告訴美聯社。
基爾帕特里克告訴ScientificAmerican.com,另一種選擇是對黃石公園周圍地區的布魯氏菌病感染狀況進行重新分類,這樣如果野牛將疾病傳播給牛,“對牧場主來說,檢測所有動物的成本和經濟損失將相對較小”。
1902年,狩獵活動使黃石公園的野牛數量減少到僅剩23頭。保護工作恢復了野牛的數量,現在美國公共和私人畜群中約有15萬頭野牛,其中黃石公園有4000頭,公園管理局表示。儘管如此,雄偉的野牛深受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的喜愛,他們認為它是美國西部的象徵。
黃石公園水生和野生動物管理主管格倫·普倫佈告訴我們,“在公園200萬英畝的土地上,野牛或麋鹿——牛的兩種野生宿主——傳播疾病的風險並非均勻分佈”。“在空間背景下評估傳播風險將有助於瞭解優先管理風險的地點。”
美國內政部獸醫傑克·萊恩告訴美聯社,該研究的模型看起來是準確的,但購買 grazing 權不一定是殺死野牛的最佳替代方案。“這是一種暫時緩解問題壓力的方法,”萊恩告訴通訊社,“但這隻會讓問題變得更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第三段於1月13日下午2:15更新,增加了地理清晰度。
野牛圖片由美國農業部透過維基共享資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