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3,000年前,世界氣候開始變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生態系統開始轉變。大約在同一時間,人類到達北美,或許是被遷徙的獵物或新近適宜居住的土地所吸引。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裡,許多本土的大型哺乳動物,如猛獁象,滅絕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是氣候變暖還是人類狩獵導致了這種巨型動物群的滅絕。新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結果支援環境解釋。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北極生物學家R. Dale Guthrie彙編了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發現的六種物種的永久凍土儲存化石的放射性碳年代資料,這些物種包括猛獁象、馬、野牛、駝鹿、麋鹿和人類。前兩種大約在12,000年前從大陸消失,而後四種則繁殖和擴散。
他發現,馬(Equus ferus)早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已經在減少,並且比猛獁象早了整整1000年消失。這否定了所謂的“關鍵物種”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將猛獁象獵殺至滅絕,導致植被髮生變化,從而引發其他物種的滅絕。而猛獁象在接下來的1000年裡的存在也反駁了過度狩獵的說法。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植被的變化似乎是理解這種根本性轉變的關鍵,Guthrie認為。在變暖之前,這個地理區域缺乏樹木,只提供稀疏的草料。這會給猛獁象、馬和其他相關物種帶來競爭優勢,因為它們可以從大量低質量的飼料中獲取足夠的營養。但隨著氣候的轉變,所謂的猛獁象草原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環境,其特徵是灌木、苔原和森林。這種型別的草料有利於野牛、麋鹿和駝鹿等食草動物。在13,000年前,該地區沒有這些物種的跡象,但它們似乎在此之後迅速繁殖。
Guthrie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考古遺蹟清楚地表明瞭大型哺乳動物(至少是野牛和麋鹿)資源以及全新世遷徙水禽和鮭魚類數量增加在(人類殖民化)中的關鍵作用。這些新資料表明,人類與其說是在踩著更新世猛獁象草原的末日,不如說是在獨特的資源豐富浪潮中被帶入(該地區)的。”換句話說,至少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氣候變化註定了猛獁象的命運,但也允許人類、野牛和其他物種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