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AN BJORNLIE 惠贈
雖然算不上優雅, 黃石國家公園的野牛會避開積雪深厚的地方,因為那會使它們更難覓食。 |
1996-97年的冬天對黃石國家公園的野牛來說是一段糟糕的時期。那個季節特別嚴酷多雪——而且出於某種原因,大量這種大型動物開始離開它們通常的棲息地。當它們進入非公園土地時,它們被蒙大拿州畜牧部門殺害。該機構需要保護該州的牲畜免受野牛有時攜帶的傳染病侵害——但他們最終射殺了黃石公園當時估計的 3,500 頭野牛中的 1,000 多頭。這場悲劇事件促使幾位科學家提出了同樣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野牛決定離開公園?
瑪麗·梅格 (Mary Meagher) 當時是黃石國家公園的動物生態學家,已經在公園工作並與野牛打交道近 40 年。當她調查神秘的大規模遷徙時,她決定至少將部分責任歸咎於修整過的道路。她得出結論,這些清理過的道路使野牛更容易在公園內移動,有時還會引導它們大規模遷徙出公園。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嚴酷的冬季條件下突然出現的道路片段成為了更容易、更節能的旅行路線,”她解釋說。“生活各佔一半。一半是你攝入的,那是卡路里,但另一半,尤其是在像這樣嚴酷的環境中,是能量消耗。節約能量在這種環境中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動物節省的任何能量——特別是如果節省能量的同時,它能獲得稍微多一點的草料——都將傾斜生存的平衡。”
梅格說,野牛最終離開公園是由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個山谷的野牛種群向西移動,將那裡的種群進一步向西推,依此類推——直到一些野牛最終被推出公園。“我第一次知道野牛使用一段道路移動到新的覓食地是在 1980 年 2 月,”梅格補充道。“第二年,它們又向西移動了四分之一英里。動物也會學習。”
|
圖片來源:DAN BJORNLIE 惠贈 旅行路線 野牛採取的路線包括河流走廊和熱特徵——天然小徑,人造道路也經常沿著這些小徑修建。
|
但並非所有人都得出相同的結論。1997 年,丹·比約恩利 (Dan Bjornlie) 當時是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生態學研究生,他也開始確定野牛遷徙的確切方式和原因。在兩個冬季的過程中,比約恩利和他的研究生導師羅伯特·加羅特——與幾位技術人員和其他研究生合作——監測了黃石公園的野牛種群。他們記錄了動物的位置以及它們是否在進食、旅行或休息。該小組得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這些結果使許多關於野牛行為的傳統觀念受到質疑。
事實上,早期的觀察表明,野牛種群主要生活在兩個區域:一個在公園的北部,一個在中心。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動物沒有離開這些棲息地。然而,近年來,研究人員注意到野牛在不同季節向不同牧場遷徙的次數有所增加。梅格和其他人將這種遷徙歸因於野牛的自然遷徙驅動力,以及公園生態系統中人為的變化,包括修整過的道路。
然而,比約恩利看到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即公園野牛種群的穩定增長。1967 年,黃石公園僅統計到 397 頭野牛;今天,這個數字接近 3,000 頭。“因此,實際上隨著種群擴大了 10 倍,它們必須遷移到某個地方,並且它們透過在冬季前往公園的西側擴大了活動範圍,”比約恩利指出。野牛過去也曾沿著這些相同的路徑遷徙,但僅僅由於人為干預而停止。“在世紀初,牛群的管理非常嚴格,幾乎就像牧場經營一樣,”比約恩利說。“因此,許多自然遷徙行為因此被阻止,然後隨著我們讓種群恢復,這些行為又開始出現。”
這一輪研究確定遷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野牛是否更喜歡沿著修整過的道路旅行的問題仍然存在。“關於野牛使用道路的部分論斷是,它們這樣做是為了節省能量,避免在旅行時移開積雪,”比約恩利解釋說。“因此,我們決定記錄它們總活動的比例是多少用於旅行或覓食或休息,然後在這些活動中,實際移開積雪的比例是多少。”
|
圖片來源:DAN BJORNLIE 惠贈 野牛遷徙 本世紀初,黃石公園的野牛遷徙因人為干預而受阻。現在,隨著種群規模的增長,自然遷徙的趨勢正在迴歸。 |
結果證明,比約恩利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野牛的旅行非常少,不到 10% 的時間。此外,只有很小一部分旅行是在修整過的道路上進行的。“野牛不經常使用道路,因為它們可以找到其他地方旅行,在那裡它們不必移開積雪,”比約恩利說。它們選擇的天然小徑包括溪流走廊和熱特徵,那裡的積雪自然稀薄或不存在。
比約恩利補充說,當野牛確實在道路上旅行時,這主要是巧合。“我的研究區域中的許多道路——實際上是所有道路——都沿著穿過山脈的河流走廊,而這些是天然的旅行場所,”他解釋說。“這就是道路最初在那裡修建的原因。野牛在這些區域旅行,無論它們是否在道路上。我會看到它們沿著河岸旅行,離道路 10 英尺遠。它們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只是不在道路上。”
那麼,如果不是道路,是什麼讓野牛移動呢?比約恩利說,是深雪。野牛會尋找公園中草料最容易獲得的地方——積雪少的地方。他發現野牛正在向黃石公園聞名的熱特徵遷徙。在那裡,熱量使積雪融化,從而使野牛可以輕鬆獲得植被。正是這種對易於獲得的食物的尋找最有可能驅使野牛在積雪多的冬天離開公園。
“道路並不是影響野牛去向和時間的 主要因素,”比約恩利總結道。“無論道路是否存在,它們很可能都會去公園內外的相同地點。”
由於梅格和比約恩利進行了非常不同的研究,因此很難比較他們的結果。例如,比約恩利透過在野外直接觀察收集了關於一個研究區域中野牛數量以及它們的分佈、運動和活動的具體資料。他的研究很徹底,但僅限於公園中受修整過的道路影響最集中的一小部分割槽域。另一方面,梅格從整體上觀察公園,以瞭解整個生態系統。她對公園進行了幾十年的空中調查,但只記錄了一般趨勢。
即使修整過的道路影響了野牛的去向,公園部門的立場也很明確:“我們從 1980 年代初開始修整道路,並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繼續修整道路,”黃石資源中心主任約翰·瓦利 (John Varley) 說。目前,沒有停止修整道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