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華盛頓特區—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為瘙癢的原因撓頭。此前有理論認為,瘙癢與疼痛共享一條通往大腦的神經通路——而現在有訊息稱,不同形式的瘙癢顯然有其自身的神經通路。問題是如何阻止它們。當然,有一些治療方法,如苯海拉明及其同類藥物,可以阻止由組胺引起的瘙癢,組胺是已知會導致瘙癢的生物化合物。但對於其他形式的瘙癢,目前尚無治療方法,這些瘙癢會驅使患者去看醫生。
儘管瘙癢是皮膚科醫生收到的首要主訴,但直到最近,對這種現象的研究還很少。原因是:這種令人費解的疾病可能非常不舒服,但很少引起警覺。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是潛在問題的徵兆,嚴重程度可與癌症相提並論——但它經常被忽視,因為它不被認為是危及生命的。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認真對待瘙癢——本週,科學家在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報告了最新的研究,該研究表明,瘙癢使用獨立的神經通路將訊號從皮膚髮送到大腦。研究人員透過研究一種名為刺癢藤的植物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植物產於非洲和其他熱帶地區,已知會引起非組胺性瘙癢。該植物中的一種化合物——麥庫寧,是“癢粉”中的活性成分,用於惡作劇,甚至被古代人攝入以試圖清除體內的寄生蟲。
哈佛醫學院皮膚病學副教授伊森·勒納表示,他和他的同事發現,麥庫寧會啟用神經細胞中的兩個受體,產生瘙癢感,這種瘙癢感可能被藥物阻斷。 “它們是經典的藥物靶點,”他說。一種針對麥庫寧反應而關閉受體的藥物也可能至少對其他一些非組胺性瘙癢有效。但他表示,製藥公司尚未表示有興趣進行此類治療。
與此同時,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瞭如何抓撓瘙癢之處。字面意義上。他們在會議上報告說,抓撓可以阻止脊髓中的神經元對瘙癢感做出反應,從而防止訊號到達大腦。對抓撓時發生的事情的理解也可能啟發新的治療形式,這些形式可以在不必動手指來消除刺激感的情況下阻斷這些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