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也稱為瘙癢,是一種由皮膚細胞或與皮膚相關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而產生的普遍感覺。雖然它可能很煩人,但瘙癢和其他皮膚感覺(如觸覺、疼痛、振動、冷熱)一樣,是一種重要的感覺和自我保護機制。它可以提醒我們注意有害的外部因素,但如果得不到治療,可能會變得難以忍受。
瘙癢是許多皮膚病的主要症狀,也發生在一些影響全身的疾病中。皮膚的瘙癢感是由於機械、熱或化學介質刺激了瘙癢感受器——感知瘙癢的神經末梢。這些介質包括:
免疫反應(組胺)和止痛(阿片類藥物)的化學物質
神經肽,包括大腦內釋放的疼痛調節信使,如內啡肽
神經遞質乙醯膽鹼和血清素
前列腺素,這是一種脂質,除其他功能外,還在脊髓神經細胞中產生疼痛感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方式是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任何這些因素的刺激通常與皮膚、粘膜或眼結膜的炎症、乾燥或其他損傷有關。
一般來說,瘙癢涉及到稱為C纖維的特殊神經細胞的瘙癢感受器的啟用。這些C纖維與疼痛感相關的C纖維相同,但它們在功能上是不同的,只傳遞瘙癢感——它們約佔人體皮膚中C纖維總數的5%。當在皮膚表面受到刺激時,這些C纖維會沿著神經將訊號傳遞到脊髓,然後傳遞到大腦,在那裡進行處理,從而產生抓撓或摩擦的反射反應。抓撓和摩擦透過刺激同一區域的各種疼痛和觸覺感受器來干擾瘙癢感受器產生的 sensation。雖然它有助於緩解瘙癢,但抓撓只能提供暫時的緩解,並可能導致皮膚進一步受到刺激並可能撕裂,這可能會導致感染。
儘管已經進行了大約一個世紀的瘙癢研究,但尚無單一有效的止癢治療方法,但有幾種區域性和口服藥物可用於抑制某些臨床情況下的瘙癢。這些藥物包括洗劑和乳膏(如爐甘石和氫化可的松)、抗組胺藥、阿片類拮抗劑、阿司匹林和紫外線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