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中的一些人在《聖經》、柏拉圖或祖母的膝頭尋找智慧。迪利普·傑斯特和他的同事托馬斯·米克斯正在大腦中尋找智慧。
傑斯特和米克斯都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老年精神病學家,他們在《普通精神病學文獻》中假設,智慧,或至少其屬性的執行,可以在大腦原始的邊緣系統以及其更高階的進化前額葉皮層中找到。
幾個世紀以來,智慧一直是一個宗教或哲學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略有不同。但傑斯特告訴ScientificAmerican.com,有理由相信它植根於神經生物學。他和米克斯仔細研讀了醫學文獻,找到了10篇定義智慧的論文。基於研究中的共同點,兩人提出,智慧是由反映群體利益、實用主義、情緒平衡、自我理解、寬容和處理模糊性的能力的行為組成的。然後,基於這些研究,他們確定了哪些神經遞質(大腦的化學信使)活躍,以及當我們表現得明智時,大腦的哪些部分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上亮起。
“令人驚訝的是,有些區域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傑斯特說: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參與情緒控制和處理模糊性),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參與同理心、道德、自我反省和決策),前扣帶回(對檢測衝突很重要)和邊緣紋狀體(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
傑斯特這樣描述這些區域在智慧中的作用:“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就像一位老生常談的父親:一位嚴厲的、冷酷的、精於算計的、理性的紀律者。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可能像一位母親:善良、友善、樂於助人、善於交際、情緒化。前扣帶回就像一位老生常談的叔叔,當父親和母親發生爭吵時,你會去找叔叔。邊緣紋狀體是一個朋友,一個獎勵系統。”
他說:“如果你以這種方式來看待它,那麼在這些區域之間取得平衡以產生類似於智慧的東西是有道理的。你需要冷酷、精於算計的理性,但也需要情緒化的社交能力。你需要對你所做的事情給予獎勵,對你沒有做的事情給予懲罰,以及衝突的檢測和解決。”
傑斯特和米克斯承認,有些人可能會稱他們的結論為還原論,因為他們的“地圖”並非基於智慧是單一特性的想法,而是基於屬性的集合。但傑斯特說,數千年前在《薄伽梵歌》(一部印度教經典)和今天西方對智慧的描述之間的相似之處——以及菲尼亞斯·蓋奇的故事,他是一位鐵路工人,據說他的和藹可親和良好判斷力等明智屬性在一根尖刺穿透了他的左額葉後消失了——“讓你認為這不是一種文化現象,而是生物學上的一致性。”
於4月7日下午2:40更新,以將科學家的學術機構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更正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圖片來自 iStockphoto/pav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