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種新型微型攝像頭看起來很像電子眼球。也許是因為它那碗狀的由矽製成的“視網膜”。
在所謂的柔性電子產品的最新成就中——通常被描述為追求一種可以彎曲和摺疊而不會破裂的計算機螢幕——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化學家們透過將矽模製成圓頂形狀,製造出了一種低失真的原型相機。
以下是它如何改進數碼相機技術的。
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是將光線聚焦到包含光敏畫素的矽晶片上。但是,擴大視野會導致邊緣周圍出現失真。這就是為什麼脊椎動物的眼睛是圓形的——為了在不損失清晰度的情況下捕捉更多的場景。
如何製造彎曲的晶片?伊利諾伊州的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他們已經磨練的方法,即在典型的剛性矽晶片上構建電子電路,然後從晶片上切下一層薄層,該薄層僅包含工作裝置——在本例中為畫素網格。
他們將畫素放在一塊兩釐米寬的柔性塑膠上,並將其拉緊。當他們放鬆塑膠的張力時,覆蓋在上面的電路可以彎曲,因為它非常薄。增加其靈活性的還有連線畫素的細金屬線,這些細金屬線在壓縮時會彎曲但不會斷裂。
他們將整個裝置模製到玻璃碗上,將其連線到其他電子裝置,並在頂部新增鏡頭以製作相機。他們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與類似的平面畫素相比,由此產生的影像具有更寬的視野以及更均勻的整個影像聚焦。
東京大學的電子研究員曾谷隆夫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寫道,這項新技術“預示著具有廣角視野、低失真和緊湊尺寸的新型成像裝置的出現”。
曾谷說,請留意無失真的自動對焦和人工昆蟲般的複眼。現在,如果它能把我的隱形眼鏡變成相機,我們就有進展了。
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貝克曼研究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