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乳糜瀉:基因聯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已知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患上另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乳糜瀉,在這種疾病中,小麥、黑麥和大麥中的麩質會引發免疫反應,損害小腸或腸道。現在有證據表明這兩種疾病具有基因聯絡:它們至少共享七個染色體區域。

本週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這項發現表明,這兩種疾病可能是由相似的遺傳和環境機制引發的,例如某些食物,這些食物會導致患者的免疫系統過度活躍並破壞健康的組織而不是受感染的組織。一項伴隨該研究的社論指出,之前的研究發現,乳糜瀉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5到10倍。 

研究合著者、巴茨和倫敦醫學院及牙科學院的胃腸遺傳學家大衛·範·希爾說:“這些發現表明,導致乳糜瀉和1型糖尿病的機制是相同的——我們沒想到會看到如此高度的共享遺傳風險因素。”

範·希爾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來自約20,000人的遺傳物質或DNA,其中一半是健康的,近一半患有1型糖尿病,2,000人患有乳糜瀉。 BBC 指出,重疊的遺傳變異發生在染色體區域(攜帶遺傳密碼的細胞部分),這些區域被認為調節腸道的免疫系統。

1型糖尿病發生在當一個人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腺中產生激素胰島素的健康β細胞時,胰島素是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所必需的。在乳糜瀉中,當患者食用富含麩質的穀物時,小腸會發生類似的攻擊,導致腸道炎症,從而導致腹脹、腹痛、噁心、便秘、腹瀉、疲勞、貧血、頭痛、體重減輕和兒童發育不良。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以彌補其不足,而乳糜瀉患者可以透過堅持無麩質飲食來避免損害和症狀。 

作者寫道:“這一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食用穀物和其他麩質產品是否可能透過改變腸道功能及其與胰腺的相互作用來引發1型糖尿病。但是,羅伯特·戈爾茨坦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的首席科學官,該基金會資助了這項研究,他說,從這項研究中假設麩質也是糖尿病的誘因還為時過早。

戈爾茨坦告訴我們:“我擔心大眾媒體的報紙頭條會像‘吃小麥會導致1型糖尿病’一樣。這些關聯的存在與否必須與某人的健康的某些生物學後果聯絡起來。”

圖片來源:iStockphoto/dra_schwart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