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2011年5月31日,對於一個已經對現代技術帶來的各種風險感到警惕的社會來說,這是一個糟糕的日子;對於那些主張更多關注這些風險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慶祝的日子;對於那些試圖就風險做出明智選擇的人(無論對於政策制定者還是你我來說)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它揭示了最初的主觀猜測有多麼混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表示,手機輻射可能致癌。天哪!!!你的手機在響!現在怎麼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是否嘗試獲取更多關於專家怎麼說的資訊?這沒有幫助,因為他們自己也很不確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表示,“……對於無線電話使用者患神經膠質瘤和聽神經瘤(兩種腦癌),證據是有限的,而對於其他型別的癌症,則不足以得出結論。”以下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有限”的定義:“已觀察到暴露於該因素與癌症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對於這種情況,因果解釋被認為是可信的……但不能合理地排除偶然性、偏倚或混淆因素。” 負責調查此問題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小組負責人喬納森·薩梅特博士說,“……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因此我們需要密切關注手機與癌症風險之間的聯絡。” 密切關注?!多謝了!你的手機在響!
您是否只是認為在瞭解更多資訊之前,一切都是安全的?這也不是一個好策略,因為要確定這種特定風險還需要數年時間。腦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而且我們一直都暴露在數百種潛在的致癌物質中,它們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存在,因此很難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而且大多數癌症最初都不是環境性的。與此同時,你的手機正在響,現在就在響。那麼你該怎麼辦?
你所做的——面臨任何種類、任何時間風險的人們所做的——是依賴於情感/本能/潛意識的風險認知系統,這個系統使我們一路走過了進化的考驗。我們獲取任何給定時刻的暗示、線索和頭條新聞,並應用一套啟發式方法和偏見——心理捷徑——來幫助我們理解這些部分資訊。我們應用心理過濾器來幫助我們判斷這些暗示感覺有多麼可怕或不那麼可怕。而且,哦,是的,我們也試圖仔細思考事實。
換句話說,我們的認知將是事實和感受交織在一起的主觀混合體。這種智力和本能的混亂結合塑造了我們關於任何風險的決定。當然,這有時會導致錯誤,當我們做感覺安全但實際上不安全的事情時,錯誤本身也可能是有風險的(比如切換到擴音裝置開車,給自己一種令人安心的控制感,這會降低我們的警惕性,從而增加風險,因為開車時說話主要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不是你的手,而且心理上的分心在使用擴音裝置和手持裝置時是一樣糟糕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時刻,可以突出我們試圖保護自己安全的過程的情感性質。根據我們對這個隱藏系統的具體特徵的瞭解,關於手機的訊息並不樂觀。
1. “損失厭惡”的偏見意味著,在收益(使用手機)和損失(腦癌)之間的權衡中,損失通常更重要。手機的壞訊息。
2. “可得性啟發法”意味著我們對某事物的意識越強,我們就越擔心它。手機的壞訊息。
3. “代表性偏見”意味著我們透過將部分資訊與我們已經知道的看起來相似的東西進行比較來理解它。“輻射”敲響了很多熟悉的警鐘。可怕的警鐘。
4. 我們更害怕人造風險(手機輻射)而不是自然風險(太陽輻射),而且我們更害怕那些會引起劇烈疼痛和痛苦的事情——比如腦癌——而不是那些導致不太痛苦的後果的風險。
5. 我們更擔心來自我們不信任的來源的風險,比如公司,這些公司為了利潤而不是我們的健康和福祉,無疑會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並沒有證明存在任何風險。這是適得其反的風險溝通,但手機公司並非唯一採取這種破壞信任方式的公司。
並非所有關於手機風險認知的訊息都是壞訊息;
1. 我們從選擇或行為中獲得的益處越多,我們就越淡化風險。因此,您可能會在決定是否冒著患腦癌的風險接聽電話之前,先檢視是誰打來的電話。
2. 一種風險越熟悉,並且越多的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並且已經做了一段時間,我們就越認為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安全的。
風險認知不是一個基於事實分析的冷冰冰的客觀過程。它既是直覺反應,也是理性,通常更多的是直覺。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手機致癌理論”的擁護者會變得更加 громким,並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吹捧為證明他們正確的鐵證,儘管事實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本身表示並非如此。這個問題的可怕性質解釋了為什麼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幾乎肯定會被用於針對手機公司的法律訴訟中,以及各種公司提供的保護免受風險的營銷中。它解釋了為什麼該報告將被24/7 Scream-a-Thon新聞媒體從屋頂上大聲呼喊出來,如果形式保持不變,他們將誇大“癌症”部分,而淡化“可能”或“證據有限”或“不能合理地排除偶然性、偏倚或混淆因素”部分。它也解釋了為什麼政策制定者將面臨壓力,要保護我們免受我們所害怕的事物的侵害,即使關於是否存在任何真正理由擔心的證據還遠遠不足。
與此同時,對風險的研究將繼續嘗試用科學方法回答這個問題。你我將不得不聽著我們錢包或口袋裡響起的電話,就像對待所有風險一樣,我們將猜測、解釋,並基本上是隨意應付,因為我們試圖弄清楚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
關於作者:大衛·羅佩克是哈佛大學推廣學院的講師,也是它真的有多危險?為什麼我們的恐懼並不總是與事實相符的作者。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相關內容,來自ScientificAmerican.com
手機輻射被標記為“可能”——不是 很可能——致癌,作者:Katherine Harmon。
事實還是虛構?:手機會導致腦癌嗎,作者:Melinda Wenner。
癌細胞?:儘管手機使用增加,但腦腫瘤數量保持穩定,作者:Katherine Harmon。
手機輻射會改變大腦新陳代謝,作者:Katherine Harmon。
你能聽到我嗎?關於手機和癌症的真相,作者:Michael Sher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