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環節:《猩球崛起》影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作為人類譜系中唯一的倖存成員,我們這個物種在宇宙中顯得格外孤獨。但是,如果我們最親近的近親能夠向人類邁出一大步呢?《猩球崛起》將關於人性的問題與人們對夏季大片的期望的所有動作場面結合在一起。

在即將於8月5日上映的這部電影中,科學家威爾·羅德曼(詹姆斯·弗蘭科飾)為製藥公司基因系統(Gen-Sys)開發了一種刺激腦細胞生長的方法。這種基因療法依靠病毒將有益的DNA插入細胞,並在黑猩猩身上進行測試,並被宣傳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這是威爾的個人追求,他的父親查爾斯(約翰·利特高飾)就患有這種疾病。(人們可以在這裡將猿猴的進步與人類的退化進行對比。)

威爾秘密地把一隻實驗室黑猩猩凱撒(安迪·瑟金斯飾)帶回家,並給他的父親注射了病毒。撫養幼年黑猩猩使這位曾經冷酷、情感疏遠的科學家變得人性化,正如這隻黑猩猩表現出越來越像人類的智慧和行為一樣。然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變得不可避免——可以說是一場“猩猩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部電影顯然植根於“人猿星球”系列電影,那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星球大戰”。不過,它也借鑑了其他科幻作品,例如《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這是一個關於智力增強的故事——實際上,威爾的父親查爾斯可能就是對那個故事主角的巧妙致敬。另一個想到的科幻經典是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醜陋的小男孩》,其中一位科學家撫養了一個尼安德特人小孩。

現在看來,一種基因療法不太可能引發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基本上模仿了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然而,有趣的是,這些變化至少確實有一些科學依據。例如,前表演黑猩猩奧利弗顯然更喜歡直立行走,以至於他被轟動一時地吹捧為缺失的環節或“人猿”。科學家們還在繪製人類和黑猩猩之間基因差異的圖譜,其中一些可能與更大的腦容量有關,並且在過去十年中,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與言語和語言相關的基因,例如FOXP2

http://www.dailymotion.com/embed/video/x4yjed?width=320

這部電影完美嗎?不,當然不完美。人們可以對許多好萊塢大片提出批評——例如,為了動作場面而犧牲了角色塑造,或者爆炸場面多於絕對必要的,或者反派角色過於卡通化地邪惡。科學家們可以對情節提出批評——例如,電影中的公司似乎擁有數量驚人的猿猴可供立即用於實驗,或者電影中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選擇,這可能令人難以置信。

這部電影的亮點在於它探討的主題,例如關於人性的本質。詹姆斯·弗蘭科告訴我他讀過普利策獎得主邁克爾·坎寧安的書《標本之日》,其中包含三個故事——一個發生在過去,一個發生在現在,一個發生在未來。起初,人類將自己置於世界之上,因為我們擁有智力,“但現在計算機可以記住更多東西,思考速度比我們更快,而且這種情況不會停止,我認為我們透過我們的感受,透過我們的情感來定義自己,當你說,‘哦,這太人性化了,’那意味著它充滿了感情,”弗蘭科說。

“這部電影《猩球崛起》將動物的概念與人類的智慧結合起來,”弗蘭科補充道。“現在我們處於一個奇怪的境地,人類必須與這個比我們更強大、和我們一樣聰明甚至更聰明的物種互動,那麼,人類真的還能聲稱自己是天選之物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YtdhHw-Lg

與此同時,演員們表示,他們注意不要將猿猴擬人化。儘管黑猩猩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們也與我們以及其他近親存在許多差異。例如,雖然黑猩猩以戰爭、殺嬰和同類相食而聞名,但倭黑猩猩以像我們握手一樣容易地進行性行為而聞名。(如果電影是《倭黑猩猩星球崛起》,那可能會非常不同,而且會被評為X級。)

此外,飾演凱撒的安迪·瑟金斯告訴我,他注意不要讓他太像其他黑猩猩,因為他的大腦非常不同。相反,他從神童身上汲取了靈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mAV7NZMm8

當科幻小說或現實生活中出現機器人時,常見的反應是恐懼和厭惡。但是,如果我們像這部電影中描繪的那樣看待我們的造物,將它們視為某種意義上的——我們的孩子呢?隨著科學朝著電影所描繪的方向發展,這個問題可能有一天我們需要回答。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