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該理論:瘙癢和疼痛可能不共享同一感覺通路

瘙癢和疼痛有什麼共同之處?可能比研究人員之前認為的要少。一個科學家團隊正在更多地瞭解“瘙癢基因”以及它是如何獨立於疼痛通路運作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個惱人的蚊子叮咬可能與痛苦的蜜蜂蜇傷感覺非常不同,但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瘙癢和疼痛之間的關係,因為這兩種感覺通常被認為使用一些相同的感官通路。

但是,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至少在小鼠身上,瘙癢和疼痛實際上使用不同的神經元,甚至可能是不同的細胞通路。

陳宙峰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發育生物學、精神病學和麻醉學副教授,他曾是一個小組的成員,該小組於 2007 年首次發現了使小鼠能夠感到瘙癢的基因(GRPR 或胃泌素釋放肽受體)。但當時尚不清楚這種在脊髓神經元中表達的基因是否也參與疼痛感覺的傳遞。“我們知道瘙癢和疼痛是兩種不同的感覺,所以作為科學家,我們正在努力找出它們是如何不同的,”陳解釋道。

為了測試瘙癢基因是否也參與疼痛傳遞,陳和他的團隊嘗試滅活一組小鼠的該基因。之前的研究人員曾嘗試使用電生理學來確定這些感覺是如何運作的,但陳說,對他來說重要的是改變基因,然後“非常、非常全面地檢查行為反應”,他說。

正如預測的那樣,GRPR 基因失活(透過殺死表達該基因的神經元)的小鼠在暴露於瘙癢刺激時不會抓撓。此外,殺死這些瘙癢調節神經元消除了組胺依賴性瘙癢(短期,例如蟲咬引起的瘙癢)和慢性、長期瘙癢(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溼疹或牛皮癬)。

但令陳和他的同事們驚訝的是,這些小鼠對疼痛刺激仍然表現出正常的反應時間,例如將它們的尾巴浸入熱水或冷水中,或按壓它們的爪子。至少 GRPR 基因似乎對小鼠沒有其他影響,除了減輕它們的瘙癢感

這些發現是否會推廣到動物王國的其他成員?陳對此持樂觀態度:“無論是狗、貓——它們都會抓撓。我們認為抓撓反應是普遍的。”但是,他提醒說,“我們不知道人類是否具有這種感覺神經元。” 如果這種關係在人類身上也被證明是相同的,那麼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開發更有效的慢性瘙癢治療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