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基因突變使一些人能夠減少睡眠

是否曾希望自己可以少睡一點?有些人可以——而且似乎沒有任何不良影響——這可能要歸功於一種不尋常的突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如此重要和基本的東西,睡眠對科學家來說已然變成了一場複雜的生物學噩夢。某些基因,例如CLOCKBMAL1,已被確定在身體的晝夜節律中起作用,但參與調節睡眠過程的完整角色仍然模糊不清。

但多虧了一對母女,她們分享了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並且通常每晚只需要六個小時的睡眠——研究人員最近在解開復雜的睡眠基因網路的旅程中向前邁進了一步。

這項新研究今天在科學雜誌線上發表,報告稱,在DEC2基因上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該突變似乎使這對“少睡者”母女和一些轉基因小鼠真正需要更少的睡眠。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教授,共同作者傅穎慧說:“我們知道睡眠對於生存是必要的”。但是,“我們對它是如何調節的一無所知,”她補充道。

睡眠需求似乎遵循一般人群中的典型曲線,大多數人每晚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傅指出,只有大約5%的人口可以在六個小時的睡眠中安然無恙。

瑞士洛桑大學整合基因組學中心副教授,撰寫了隨附的觀點文章但未參與研究的邁赫迪·塔夫提解釋說:“在正常睡眠者中,如果將睡眠時間減少到六個小時,幾天後你會看到一些負面影響。”。“而且沒有人應該剝奪自己的睡眠。”

傅指出,儘管在這項研究中,17歲的女兒和40多歲的母親平均每晚只睡了6.25個小時,但她們似乎身體健康,休息得很好。“她們感覺很好,”她說。與他們的其他家庭成員(需要平均約八小時睡眠)不同,她們在DEC2轉錄促進因子上發生了一種突變,該因子參與了晝夜節律等功能。但這是否是睡眠需求減少的唯一原因?

為了進一步研究該基因及其對身體的影響,研究人員研究了引入突變的轉基因小鼠。這些實驗動物的每日活動時間比其非突變同伴長約1.2小時。然而,在小鼠中去除Dec2並沒有產生同樣的清醒度,相反,基因敲除小鼠實際上睡得更多。

塔夫提說,根本問題是人們真正需要多少睡眠?大多數人睡七個小時就足夠了嗎?還是有些人真的需要睡滿九個小時?為了減少睡眠,人們需要睡得更好,也就是說,更有效率地睡眠,具有更強烈的快速眼動狀態,塔夫提解釋說,這似乎發生在那些具有DEC2突變的人身上。他說:“我們認為,少睡者擁有更有效率的睡眠。”

儘管這種突變即使在少睡者中也極為罕見(塔夫提估計少睡者總數不到1%),而且在測試的250名對照者中均未發現),但傅仍然希望這一發現將來會有所回報。她說,這一發現是“開始研究途徑以及我們將來是否可以對此進行修改的機會。”實際上,她和她的同事已經在研究其他基因。

塔夫提預計科學家們要完全瞭解睡眠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他說:“這是一種複雜的表型”,這“可能是許多許多基因以及環境的結果。”

將來,像這樣的發現可能會在為那些患有睡眠障礙的人開發治療方法中發揮作用,或者只是幫助普通人減少睡眠。“幾十年後,我們可以作用於該途徑,使睡眠更有效率,”塔夫提指出。

傅說,在保持健康和幸福的同時幫助人們少睡一點是她的最終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