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的身體比睡眠更接近昏迷

研究全身麻醉患者的腦電波和生理模式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構建新的神經系統疾病模型,例如昏迷和失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接受重大手術(如大型心臟或移植手術)的患者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但是,讓患者“睡覺”可能不是描述這個過程的最佳方式,一篇新的評論文章的作者認為,該文章發表在12月30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麻醉師真正做的是讓患者——美國每天接近 60,000 名患者——進入藥物誘導的昏迷。“這是一種可逆的昏迷,但它仍然是昏迷,”哈佛醫學院麻醉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埃默裡·布朗說。

全身麻醉在重大手術前會將大腦活動(透過腦電圖或 EEG 測量)降至接近腦死亡的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布朗發現麻醉師在口語中使用這個過程,告訴患者他們將“睡著”,而不是“失去知覺”——這可能是為了不讓醫療折磨比它已經需要的更可怕。

他認為,這種做法對患者和科學家都是一種損害。

“如果你的麻醉師可以解釋藥物將在哪裡起作用,那就太好了,”布朗說。然而,許多臨床醫生可能很難為他們給藥的每種化合物如何作用於神經系統提供詳細的神經學解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麻醉學副教授邁克爾·阿爾基爾說,他們更傾向於從“我們轉動旋鈕,他們就睡著了”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他沒有參與這篇新論文的撰寫。

誘導類似昏迷的狀態確實需要仔細的監測、呼吸和體溫支援,以及“催眠劑、吸入劑、阿片類藥物、肌肉鬆弛劑、鎮靜劑和心血管藥物”的精細平衡,布朗和他的同事在他們的論文中指出。

這種精心設計的混合物背後的機制並不總是被很好地理解。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黑匣子”的麻醉現在“可以被解釋和理解——它不是一個謎,”布朗說。研究人員可以透過將麻醉學領域擴充套件到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如睡眠和昏迷研究)合作來進一步清除該領域的迷霧。

儘管麻醉學與睡眠和昏迷研究通常彼此獨立進行,但“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它們都放在同一個框架中考慮,”布朗解釋說。他說,這個共同的框架應該是神經科學。

阿爾基爾同意昏迷模型“更合適”,“轉向這種觀點將有助於”推動該領域向前發展。將不同的領域(包括來自睡眠和昏迷研究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因為“這都是相同的基本神經解剖學”。

推動該領域進行更詳細的神經科學研究也可能有助於推動研究朝著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發展。乙醚是 19 世紀的一項革命性工具,可以在手術前讓人昏迷,但它有一些令人不快的副作用。“現在我們需要細微差別”和更具針對性的工具,例如在醫學的其他領域(如癌症治療和篩查)中湧現的工具,布朗指出。

阿爾基爾說,麻醉“仍然有點像‘我們有一個大錘子,我們敲擊你的頭,你就被擊倒了。’”他和他的同事一直在努力尋找更“區域性的腦麻醉,可以改變意識狀態,”他解釋說。“我認為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他說,但注意到他們在動物研究中專注於丘腦,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進展。但即使臨床醫生可能還沒有更精細的工具將患者送入手術就緒的無意識狀態,阿爾基爾指出,“瞭解它是如何工作的,最終會讓你能夠更好地進行麻醉——即使不是使用你現在擁有的藥物。”

布朗說,更深入地研究藥物在麻醉期間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可能為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提供有用的模型,他指出全身麻醉患者和昏迷患者的腦電圖之間存在相似之處。

在更平凡的方面,麻醉學的進步也可能有助於治療失眠——但方式可能與人們想象的不同。

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與用於麻醉手術前患者的藥物的機制相同,因此有助於人們入睡,但不一定複製正常的睡眠模式。透過更仔細地觀察全身麻醉期間起作用的機制,以及一些更廣泛使用的安眠藥在大腦中的行為方式,“我們可以問‘這是我們想要[治療失眠]的方式嗎?’”布朗解釋說。

這些進步反過來又可以反饋到麻醉學領域,有助於減少全身麻醉的副作用,例如術後認知功能下降。更好地理解全身麻醉的昏迷樣狀態也可能有助於瞭解處於更持久的植物人狀態的患者,他們在醒來後經歷了與從全身麻醉中醒來非常相似的階段——儘管要慢得多。布朗說,關鍵是“花時間瞭解這些機制”,並將它們應用於微調諺語中的錘子——他和他的同事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宣佈在這方面取得進展,這是一個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