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部好萊塢驚悚片將於今年上映,講述的是一個年輕人在接受心臟直視手術時醒來,但無法移動或呼喊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情節無疑會由此展開更多戲劇性的轉折,但其早期的前提,可悲的是,並非完全牽強附會。據報告,每1000名患者中就有一到兩名在全身麻醉下出現術中知覺。實際上,此類事件通常是短暫的,通常不涉及疼痛或痛苦,但它們確實突顯了即使是最新一代的麻醉藥物有時也可能遠不能令人滿意的一些方面。事實上,麻醉學這門醫學專科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精湛的藝術形式,因為對麻醉藥物實際作用方式以及如何改進它們的科學理解已經落後於藥物開發的大多數其他領域。
事實上,許多現代麻醉劑與乙醚具有相似的結構特性和臨床效果,波士頓牙醫威廉·莫頓於1846年首次公開成功演示了乙醚作為麻醉劑的應用。從那時起,僅在北美,全身麻醉的使用已擴充套件到每年4000萬患者。然而,自莫頓時代以來,麻醉護理的進步主要來自複雜藥物輸送系統的開發以及管理麻醉風險和副作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