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致命的、類似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會侵襲獵豹的內臟器官,並阻礙了這些貓科動物的圈養繁殖,這種疾病可能是透過它們的糞便傳播的。來自日本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AA澱粉樣變性病被傳播給了暴露於死於該疾病的獵豹糞便蛋白的小鼠。
獵豹被列為瀕危物種。據獵豹保護基金會稱,目前僅存約 12,000 至 15,000 只獵豹,分佈在約 25 個國家,而 1900 年時則有 100,000 只,分佈在 44 個國家。育種者希望擁有一個可以自我維持的獵豹圈養種群,但在北美,只有 20% 的圈養獵豹能夠繁殖,並且只有 75% 到 80% 的幼崽能夠存活到生育年齡,華盛頓特區國家動物園的生殖生物學家 Adrienne Crosier 說。
由於近親繁殖,獵豹更容易感染 AA 澱粉樣變性病等疾病,這種疾病屬於一組以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纏結(稱為澱粉樣原纖維)積聚為特徵的疾病。該組中的其他疾病包括人類的阿爾茨海默病和 2 型糖尿病,以及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質)疾病,如綿羊的癢病、牛海綿狀腦病(又名瘋牛病)以及鹿和麋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在獵豹中,澱粉樣原纖維會在脾臟和肝臟中積聚,通常是在炎症性胃病之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發現,來自死獵豹的富含澱粉樣蛋白的組織可以將疾病傳播給小鼠,但他們不知道獵豹是否會在彼此之間傳播澱粉樣蛋白。日本和中國的研究小組給小鼠注射了從一隻死於該疾病的四歲雄性獵豹的肝臟或糞便中提取的澱粉樣蛋白。(圈養獵豹的正常壽命為 8 至 12 年。)研究發現,糞便蛋白更可能將疾病傳播給小鼠,並且從其他三隻獵豹的糞便中提取的蛋白質也傳播了該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糞便蛋白可能會殘留在土壤中,並被貓的皮毛沾染,從而在相互梳理毛髮時傳播。他們補充說,確定疾病的傳播方式是預防其傳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