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和 MRI 掃描激增並未提高診斷率

在過去十年中,對遭受外傷的人進行 CT 和 MRI 掃描的使用量增加了三倍,這讓一些人擔心輻射暴露增加帶來的長期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有關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理念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正如醫學影像技術在過去十年中變得日益精密和普及一樣,掃描次數的增加也就不令人驚訝了。

關於這些額外的檢查是否對診斷和治癒率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出現了相互矛盾的報道。 事實上,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對於危及生命的損傷,急診室中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掃描的數量增加了三倍,但並未導致有效診斷的改善。

然而,在醫院病房的實際工作中,醫生們知道掃描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看到其他檢查無法看到的情況。“這些 CAT 掃描比 X 射線好得多,”弗雷德里克·科利 (Frederick Korley)說道,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助理教授,也是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 新的 CT 掃描可以提供關於患者的快速而詳細的資訊,而這些資訊通常是廣泛的 X 射線、體格檢查和觀察難以提供且速度較慢的。

儘管科利和他的同事們預計 2007 年先進影像掃描的使用量會比 1998 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絕對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他說。他們的研究線上發表於 10 月 5 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上,分析了 1998 年至 2007 年間全國醫院資料中抽樣的 65,376 例與損傷相關的急診室 (ER) 就診記錄。

研究人員發現,1998 年,因受傷入院急診科的人接受 CT 或 MRI 掃描的機率約為 6%。 2007 年,這個數字躍升至 15%。 在抽樣的 1998 年急診室就診記錄中,透過這些掃描發現了 1.7% 的危及生命的疾病,而在 2007 年抽樣的記錄中,這一比例約為 2%。 使用量增加最顯著的時期發生在 2003 年至 2007 年之間,在此期間,接受 CT 或 MRI 掃描的受傷患者的百分比幾乎翻了一番。

科利在談到這一趨勢時說:“這令人擔憂”,但僅僅根據他們的分析,他說,目前的影像掃描率是否構成“過度使用”該技術尚不清楚。

其他一直在關注和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研究人員對這項研究的結果並不感到驚訝。約書亞·布羅德 (Joshua Broder) 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急診醫學副教授,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也“對這一趨勢感到擔憂”,他說。

他指出,許多觀察人士看到了診斷影像學的大幅增長,並說:“‘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 他們只是在給所有人做掃描’”,布羅德指出。 但從內部來看,情況要複雜得多。
醫生的困境
當急診醫生面對身受重傷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時,醫生通常需要快速決定進行哪些檢查。

科利在談到掃描時說:“並非每個人都需要檢查。” 但縮減詳細的影像檢查“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小機率漏診”。

一些嚴重的損傷,例如主動脈破裂,很可能被 X 射線和體格檢查漏診。 雖然包括主動脈損傷在內的許多此類情況很少見,但創傷患者(通常是由於快速減速損傷,例如車禍或高處墜落)如果病情未得到迅速診斷,則面臨很高的死亡風險。 布羅德說,僅僅是發現這種原本難以發現但很嚴重的內傷的可能性,通常就足以促使醫生開出掃描。

他說:“進行所有這些掃描的主要動機之一是為了大海撈針。” “沒有醫生希望他們的病人因為沒有發現損傷而死亡。” 他指出,除了倫理和道德方面的擔憂外,漏診還是“責任的重要來源”。

布羅德在創傷醫學領域工作並培訓住院醫師,他說他的研究使他開始尋找減少儘可能多地檢查患者的增長趨勢的方法。 但當面對身受重傷的患者時,他說,“我發現自己會給人們做掃描,因為我不確定他們是否受傷。” 事後,如果掃描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損傷,則檢查似乎是不必要的。“‘後視鏡’非常強大,”布羅德說,這導致醫生和研究人員事後看來許多掃描都是過度的——即使在緊要關頭,為了確保安全,似乎也值得進行掃描。

醫生關於何時開掃描的指南已經到位,但醫生在多大程度上遵循這些指南尚不清楚。“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真正應用我們所知道的,”布羅德說。

在未來,更精密的掃描技術以及更低的標準輻射劑量,以及決策支援軟體,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瞭解哪些患者是 CT 或 MRI 掃描的最佳候選人,並保護接受掃描的患者。

然而,在該領域工作的人員認為,在短期內沒有擺脫這種困境的簡單方法。“在進行影像檢查所產生的危害與檢測到的損傷所帶來的益處之間,總是會存在一個比例,”布羅德說。

輻射風險,罕見的回報
醫生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他們是否應該讓患者接受掃描的輻射,而輻射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 儘管僅僅在六年前,醫生對患者輻射暴露的意識還很低,但幾起因 CT 掃描導致輻射過量的高調事件增加了醫生在開掃描時的權衡。

“很難理解風險,”布羅德說。 而且,理解醫學影像輻射暴露風險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 科利解釋說,一些估計可以追溯到原子彈輻射的研究。 其他更新的研究,包括 2009 年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兩項研究,力求量化可能由掃描引起的額外癌症病例的數量。一項研究估計,2007 年在美國完成的 CT 掃描將導致額外 29,000 例癌症。

然而,整個人群的風險估計可能會讓人產生“對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的粗略簡化”,布羅德說。 布羅德指出,當在龐大的人群中傳播時,更多的掃描將導致“基本上有保證的癌症風險增加”。 但在個人層面上,掃描可能只會導致“你的基線癌症風險增加不到百分之一”。 第二項 2009 年的研究發現,在 40 歲時接受 CT 掃描檢查冠狀動脈的女性中,約有 0.004%(男性約為 0.002%)的人會因檢查的輻射暴露而患上癌症。

鑑於一個人死於癌症的總體風險很高(估計從七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等),“從邏輯上講,個別患者應該始終選擇接受掃描”,布羅德總結道。 因此,即使醫生認為患者患主動脈損傷的可能性只有 1%,但因未診斷出主動脈損傷而死亡的風險是因 CT 掃描檢查主動脈損傷而患癌症的預計風險的 7 到 15 倍,他指出。

儘管這些風險相對較小,但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總結道,這些風險“並非微不足道”。 對於年輕患者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因輻射暴露而面臨的癌症風險增幅大於老年患者。 45 歲以下的人也佔因受傷入院急診室的患者的 70% 左右,這使得他們更有可能接受大部分影像掃描。 在 2007 年,18 歲以下的最小患者接受 CT 或 MRI 掃描的可能性是 1998 年的兩倍多(分別為 9.1% 和 4.4%)。

除了任何潛在的輻射暴露風險外,掃描在金錢以及時間和資源方面也可能很昂貴。 獲得掃描的就診時間平均比未進行掃描的就診時間長 126 分鐘。 而且,研究人員報告稱,根據政府統計資料,CT 掃描支出從 2000 年的 9.75 億美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1.7 億美元。

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除了技術可及性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在推動額外的掃描。“我們需要了解誰在接受更多的掃描,患者因素是什麼,醫院機構因素是什麼,”科利說。“然後最終,我們必須弄清楚如何控制這個問題。” 他說,與此同時,對於一線創傷醫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始終牢記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們需要謹慎,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避免傷害,”科利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