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吉利奧——自2012年1月以來一直側翻在吉利奧島海岸附近的114,000噸科斯塔·康科迪亞號郵輪,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打撈操作中被扶正,工程師們希望他們永遠不必重複這樣的操作。由JVC Titan-Micoperi打撈公司執行的將這艘290米長的船旋轉至垂直的操作,耗時19個小時——幾乎是計劃設計專家預測時間的兩倍。該船必須被費力地抬升65度才能到達中心位置,並且花費了八個小時才完成最初的10度,將船從其被刺穿的岩石上挪開。正如在延時影片中看到的那樣,“翻正”操作的後半部分比前半部分花費的時間要少得多。
在成功操作後,泰坦公司主管理查德·哈比卜船長告訴《大眾科學》,對於如此規模的打撈來說,翻正是最後的選擇。當被問及他是否認為這次操作將成為海上作業的標準時——就在這艘巨輪成功地停靠在平臺底座上之後不久——哈比卜說:“我希望不會。炸掉它們要容易得多。”
毫無疑問,哈比卜的意思是失敗的風險太高,以至於翻正無法成為打撈的標準操作。據該專案的救援主管尼克·斯隆說,許多工程師已經為每一種可能的極端情況做了計劃——從船舶在自身重量下斷裂,到建造在海底用於支撐它的平臺崩塌或滑落。但是有一種情況是無法計劃的:天氣。斯隆說,天氣“是我最擔心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事實上,在翻正的前一天晚上,一場暴雨伴隨著大風導致海況惡劣,這延遲了控制塔的定位,使週一早上的操作開始時間推遲了三個小時。由於預報顯示操作完成後第二天海況將更加惡劣,斯隆說他們匆忙進行了最後的拉拽操作,以使船隻扶正,並在週一的黑夜中工作。冒著速度過快的風險總比在船隻以危險角度平衡時被暴風雨困住要好。“讓船隻長時間處於如此脆弱的位置令人擔憂,”他在翻正完成後說。“我們知道天氣正在變化,所以我們必須在日出前完成工作。”
週二的海況極其惡劣,引起了一些擔憂,即船內的有毒物質可能會被衝入水中,並迅速隨風飄散。對水和空氣質量的持續測試證明,沒有來自船隻的汙染物洩漏,該船估計載有20,000噸混有清潔化學品、油漆稀釋劑和腐爛食物的汙水。
現在康科迪亞號已經被扶正,操作的下一階段可以開始了。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工程師將對被岩石卡住的船體嚴重受損的一側進行詳細掃描。最終將連線到所謂破損側的浮筒或浮箱必須具有相當的柔韌性,並能隨著海浪移動,斯隆說,這與完好一側的箱子形成鮮明對比,完好一側的箱子是剛性的和固定的。每個浮箱都將根據破損側起伏不平的部分量身定製,運到現場並安裝,這將在明年春天才能完成。只有到那時,工程師才能重新浮起這艘現在沉沒在30米水深中的船隻。這艘巨輪將從目前的位置上升22米,這個過程至少應該像翻正操作一樣壯觀。然後固定船的底部還需要三個星期,這意味著它最終將在明年夏天某個時候被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