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可卡因使用者來說,捲起來的 20 美元鈔票可能是吸食粉末狀毒品最方便的工具。一項對來自美國 18 個城市的 234 張紙幣進行的新分析似乎證實了這一點,該分析發現 90% 的測試紙幣上都含有可卡因。
或許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美國國家藥物管制政策辦公室報告稱,2007 年有超過 200 萬美國人使用可卡因,這與從嚴重的成癮到心臟病發作等不良影響有關。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在同一年報告稱,有 600 萬美國人承認每年使用可卡因,年消費總量高達 457 噸。
馬薩諸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的化學家嶽剛佐說:“可卡因是一種強效成癮性興奮劑,也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濫用非法藥物之一。”他進行了這些測試,並在今天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雙年會會議上公佈了這些發現。華盛頓特區在該調查中排名最高——那裡抽樣的鈔票中有 95% 帶有可卡因汙染——巴爾的摩、波士頓和底特律也名列前茅。鹽湖城的平均汙染水平最低。佐認為:“檢查紙幣上的可卡因汙染可以提供關於各個社群可卡因濫用情況的客觀和及時的流行病學資訊。”
更令人驚訝的可能是,受汙染鈔票的百分比似乎正在上升;就在兩年前,佐做了一項類似的研究,發現馬薩諸塞州只有 67% 的紙幣上含有可卡因。“現在就得出結論說為什麼會這樣還為時過早,”佐說。“經濟衰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種跳躍。”
但美國緝毒管理局 (DEA) 指出,其他措施,例如從被指控犯罪的被告人身上採集的審前尿液樣本表明,吸毒,至少在華盛頓特區地區,已經略有下降——2009 年上半年,只有 29% 的成年被捕者尿液中含有可卡因痕跡,這是自 1985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我們知道,可卡因價格在過去兩年中大幅上漲,這通常會阻止人們使用這種毒品,”美國緝毒管理局華盛頓特區分局辦公室的特工梅麗莎·貝爾說。“癮君子會轉而使用更便宜的東西。”
美國鈔票上的可卡因含量從 0.006 微克到超過 1,240 微克不等——相當於 50 粒沙子——平均而言,5 美元、10 美元和 20 美元的鈔票比 1 美元或 100 美元的鈔票攜帶更多的汙染物。
佐和他的同事還測試了來自巴西、加拿大、中國和日本的紙幣,發現亞洲人似乎較少使用該毒品——在測試的 112 張人民幣中,只有 20% 含有痕跡,而在測試的 16 張日元中,只有 12% 帶有該毒品。
但加拿大人似乎同樣喜歡,甚至可能在消費或交易中更加馬虎。在一些加拿大鈔票上發現了超過 2,350 微克的可卡因,其中 85% 的鈔票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汙染,而 80% 的巴西雷亞爾也帶有該毒品的痕跡。
這是否意味著吸毒人數正在增加,或者自動取款機和其他大宗現金處理機器——一張受汙染的鈔票可以將粉末傳播給許多其他鈔票——是否越來越普遍,這一點尚不清楚。“定量地判斷有多少是由於一級汙染(例如在毒品交易或[使用]期間)造成的,有多少是由於二級汙染(例如受汙染鈔票和未受汙染鈔票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的,仍然很困難,”佐說。“兩者都可能起作用……[但] 似乎很清楚的是,含有 1,240 微克可卡因的鈔票是直接在毒品交易或攝取[吸毒]期間使用的。”
早在 1987 年的早期研究就發現了不同程度的可卡因汙染,有些甚至高於新的發現。但佐是第一個分析外國紙幣汙染情況的人,也是第一個採用新的氣相色譜法(在不損壞實際貨幣的情況下檢測毒品的化學特徵)進行分析的人。
佐說,這一發現可能會使聯邦調查局 (FBI) 和其他執法機構使用的一種反毒品交易策略複雜化。在某些情況下,聯邦調查局會將查獲的鈔票上的可卡因汙染水平與普通流通鈔票上的水平進行比較,以此作為證據。“有時[毒販]會利用這些研究來試圖在我們查獲他們的錢時將其追回,”貝爾指出。但美國緝毒管理局的緝毒犬實際上並沒有檢測可卡因;它們感知的是可卡因製造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消散得更快。“所以他們拿不回他們的錢,”貝爾說。
無論如何,根據這項研究,似乎 C 鈔並沒有像人們普遍描述的那樣受毒販(或使用者)歡迎。“除非他們購買公斤級毒品,否則你很少看到他們拿出百元大鈔,”貝爾補充道。“街頭的吸毒者會拿出五元、十元或二十元鈔票。”